如何引导初中生学会学习——兼谈让孩子学会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如何引导初中生学会学习——兼谈让孩子学会学习

张轩华

张轩华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

案例:前几天,我与一位同事聊天,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同事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麻烦事,他的孩子读初中了,他也陪同孩子一起学习,对孩子的学习倾注了不少心血。可孩子的回报却是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还有所下降,同时,还有拒绝他教育的意思。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感到苦闷。其实,有这种苦闷情绪的人,不仅是这一位同事,还有类似于同事的更多的学生家长。

现在,一提到孩子的学习,家长都会津津乐道地讲半天,但提到孩子会不会学习时,他们就谈不上多少了。事实上,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不接受家长或老师的教育,而是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学会学习,针对家长或老师提出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

因而,对家长或老师的教育,孩子只能采用回避或叛逆的态度。我们在现行的教育中,也往往习惯于一呼百应的教育方式,按照家长或老师设计的模式进行,套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致使有的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窄,无法形成自己的思想。孩子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叛逆。结果,家长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老师觉得孩子越来越难教。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得到双亲的教育。受到单亲教育(因工作或外出务工只有一方在家教育子女)或隔代教育的孩子居多,因而孩子的学习因亲情教育的缺失也是残缺的。同事的家属因外出务工,一人既要工作,又要管理孩子,难免有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导致孩子在成长中没有完全学会学习。所以,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就要使孩子学会学习。

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才会接触和了解自己所关心的事物。孩子有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全神贯注地观察它,详细地了解它的特性,发挥丰富的想象来逐渐认识它。初中语文课文《童趣》就是一篇作者在成名之后回忆成长经历中的记忆犹新的童年趣事。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也应培养兴趣,不能带有功利色彩,不能揠苗助长。小学的《科学》、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引导孩子们健康全面的发展。我知道同事在培养孩子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但他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有所欠缺。培养孩子的兴趣,不能见什么就学什么,要视孩子的自身情况而定。现在,不仅在城市,即是在乡村,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违背孩子意愿、兴趣的教学班,这是不可取的。

二让孩子形成自己的思想

人们一般认为,孩子是自己养的,在家里,家长的思想就是孩子的思想;在学校里,老师的思想就是学生的思想。殊不知,这样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没有自己的思想,成为了一个只有旧有思想的载体,永远没有开拓创新意识;如果让不好的意识在他的脑海中形成,那这个孩子就会成为问题孩子,令家长怄气,令老师伤神。要怎样才能使孩子形成自己的思想呢?

1.对孩子教育要尽力做到引而不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讲到,给十四岁的女儿谈论爱情时也没有给爱情下结论,而是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让女儿自己去思考,引而不发,让孩子在思考后自己去给爱情下结论(九年级《语文》上)。同事在教育孩子时,如果也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给孩子思考的空间,情况就有可能不一样了。

2.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就是把问题提出来,引导孩子们解决了问题,任务就算完成。笔者在对2010级七年级孩子入学口头提问检测其素质时,曾用过去的加州打鸟法来检验他们的问题意识,孩子们答出了四五个答案,比起2007级时两三个答案进步多了。这说明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在安全教育中,孩子们罗列的安全问题就比老师涉猎的问题广泛得多,尖锐得多。不仅包括交通、食品、卫生、人身意外伤害,还包括环境污染、性伤害等。让孩子们想问题,我们只要给予引导,让他们从不会到会,这就是孩子们潜在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孩子出生后都在学习,我们不要怕麻烦。其实,孩子的问题越多,这样的孩子越难得。这说明孩子在想问题,哪怕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平时鼓励孩子动脑筋,就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动脑筋,不仅是学习中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些生活琐事。孩子只要解决了自己的生活琐事,那其他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呢?

3.培养孩子运用在多种学习方法中选择最佳方法的意识

由于在过去二三十年的教育中,人们流行着“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耗子的就是好猫”的心理,对孩子的教育只讲结果,不问过程,导致孩子畸形发展。有文章介绍,一个大学生员工为公司购买办公用品,本可以一个电话就解决的问题,却亲自到商场去买。这样做,既花时又花钱,费力不讨好,连小学生都会处理的事情,怎么大学生反而不会了呢?如果像这样的情况,企业雇佣大学生还不如雇佣小学生省钱。因此,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培养孩子学会学习,不仅要能学习,还要引导孩子再众多的学习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学习方法,不能蛮干,做到学习效益最大化。

4.培养孩子学习,方法不能乱套,要因人而异,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孩子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因而孩子的气质就不一样:有的文静,有的张扬;有的内秀,有的急躁;有的用功,有的贪玩。同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的孩子成才,博士、硕士一大堆,望子成龙心切,套用别人的教育方法,不量体裁衣,孩子怎能不反感呢!因此,培养孩子们学会学习,也应因材施教,不能套用成功孩子的学习方法。只要培养孩子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这就是科学方法。

由此可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孩子怎样,都应该引导他学会学习。只要孩子学会了学习,就迈出了走向成才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