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郑重

郑重(蓬安县茶亭小学四川蓬安637800)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便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语文;实践能力;培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便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为了让学生好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创造实践机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

1.充分发掘教村资源,让学生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根据陈浩的调查,87%的学生表示最不喜欢“课堂全是教师讲述”、“答案先由教师设定”。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大自然的语言》、《牵牛花》、《生物入侵者》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课后动手试试,进行课外调查,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写出调查结果,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发挥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老师在介绍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人的克隆》、《月亮上的足迹》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3.利用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头梳理晁盖的打劫准备、杨志的小心防范等线索,展开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内容单元,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只负责巡视、指导。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这种探究中,学到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了创新思维,提高了鉴赏能力。

4.课内课外,让学生扩展阅读,尽情表达,努力创造实践机会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够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他们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几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与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杨修之死》这一课时,我就组织开展一次“三国文化周”活动,通过阅读文章,观赏影视剧、考证文化古迹等活动,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了解接受知识,表达看法的能力,增厚了学生文化底蕴。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必要又可能。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他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网络聊天……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让学生参与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活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来,课堂评价实现了由教师为主体到由学生自己、同学间、小组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养成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我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这其实也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也不利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我训练学生学会评价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评时要引导学生先看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不足。在学生自评或互评时,我不在一边旁观,而是把关注的面铺开些,适时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及时鼓励和表扬会评的学牛,激发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兴趣和自信。经过训练,不少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例如:“我听他读课文,就像看见课文中的景物了”,“他说的真流利,真有趣,我都被吸引住了”,“我要向他学习,也要写出像字帖上的字来”,“老师,我觉得自己今天写的字比上次漂亮多了”等等。学生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听懂别人的评述,还能自己做些再评价,这不正是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体现吗?

具有多重功能性和奠基性作用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在多渠道,多形式的反复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