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刘娟康咏萍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宁夏石嘴山市753000)

【摘要】目的:探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0例,同时采用无创血压监测及有创血压监测,对比两种动脉血压监测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1)40例患儿经有创动脉血压值低于无创动脉血压值;(2)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法无法检查舒张压及收缩压。结论: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过程中使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够实时监测血压变化,其准确率及及时率均优于无创动脉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有创动脉;重症手足口病;血压监测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43-02

据文献报道重症手足口病感染病原菌多为肠道病毒71型,即EV71,感染后患者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功能紊乱,周围循环严重障碍,血压及心率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强烈变化,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迅速发展至肺水肿、肺出血、脑干脑炎,最终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因此密切监测血压,及时准确掌握患者血压在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指在周围动脉进行插管后,将动脉内的留置针经延长管与有创压力检测传感仪及监护仪相连,将动脉血压值转换成电信号,以数字及波形的方式显现于电子屏幕上。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0例,同时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措施,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取得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0例,均在入院后得到确诊,其中19例(47.50%)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0例患儿中,包括男29例(72.50%),女11例(27.50%),年龄5个月~6岁,年龄平均(13.888.04)个月;按照年龄段分类,不足1岁11例(27.50%),1~2岁15例(37.50%),2~3岁5例(12.50%),3~4岁4例(10.00%),4~5岁4例(10.00%),5~6岁1例(2.50%)。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设备及试剂本次研究主要设备及试剂包括:(1)多参数监护仪;(2)有创血压监测包;(3)三通开关;(4)20号套管针;(5)微量注射泵;(6)肝素钠(500U)+生理盐水(500ml)配置成淡肝素生理盐水。

1.2.2监测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同时采用无创血压监测及有创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变化。

1.2.2.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足背动脉及股动脉等。本次研究中40例患儿均选择桡动脉作为预计穿刺部位,穿刺前需经Allen试验结果40例均为阴性,方可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监测方法:将肝素盐水注入测压管直至充满,检查导管内是否存在气泡,若发现气泡,需立即将气泡排干净。术者需摸准患儿桡动脉位置及走向,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经常规局部麻醉后使用套管针穿刺,针身与皮肤之间的角度一般在15~30°之间,根据患儿体型胖瘦调整,当发现穿刺针缓慢进针后针芯回血时,继续向前推进1~2mm,并向前推送套管,撤掉针芯,穿刺成功者此时应从套管尾部向外喷出一定血液,连接测压管,经换能器测压法检测动脉血压。在测压前需定标零点,将换能器与多参数监护仪相连,压力传感器与大气相通,将压力换能器与腋中线第四列间隙放在在同一水平线上,机械校零。持续监测动脉内血压。

1.2.2.2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患儿平卧,将其肘部与心脏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将袖带缠绕在患者手臂上,自动每2h检测血压1次。同时,观察有创血压值,并详细记录。每例患儿需记录10对血压值,共计测量400对。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检验及检验,当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患儿经有创动脉血压值低于无创动脉血压值,详见表1。经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显示早期血压上升10例,下降15例,经及时给予降压药及血管活性药物等一系列针对性有效处理好转。所有患者均经三通管采血,20例次测量血气分析后对呼吸机参数及时调整,或纠正酸碱平衡;35例次测量血糖后调整胰岛素剂量;34例次检测电解质水平后给予纠正电解质失衡状态。本次研究中40例患者出现管道堵塞1例,脱管6例,肢体不同程度肿胀2例,未出现出血、空气栓塞以及感染情况。见表。

表所有患儿经无创、有创动脉血压检测结果

注:同无创动脉血压检测法相比较,*表示t=2.52,P<0.05;同无创动脉血压检测法相比较,#表示t=2.13,P<0.05;—表示未检测。

3.讨论

动脉血压监测是重症患儿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直观反映出患儿血压变化情况,间接反映循环系统状态,以便于医护人员及时抢救患儿生命。因此应在重症患儿治疗过程中保证患儿血压的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无创血压监测影响因素很多,在患儿血液循环程度特别严重时,甚至无法通过无创血压测量手段检测血压值[2]。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则是在血管内留置导管,经传感器及测压管对血压进行持续监测,而且不受到袖带压力变化、松紧等诸多外界因素影响,因此血压值更加准确。据文献报道,有创血压值一般高于无创血压值,与本次研究中不同,其原因可能在于患儿病理状态不同,本次研究中患儿处于体内血液循环紊乱有关[3]。笔者认为,通过间接手段测量的血压与有创血压检测值比较接近,但若患者处于休克或体内循环紊乱状态,有创血压值明显低于无创血压检测值。本次治疗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0例,外周循环功能紊乱,血压下降,显示经有创动脉血压值低于无创动脉血压值;提示在患儿病情危重,体内循环发生紊乱,甚至休克时,尤其是无创血压无法检测出血压时,经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够实时提供患儿血压值,便于医务人员实时掌握患儿血压变化,评估当前病情,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以便对下一步治疗计划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钟映玉,肖百芳,李鲤.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11):1344-1346.

[2]王会凤,谭君梅,罗月静,等.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8):2837-2839.

[3]李莫振,王磊,葛绍侠.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及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2013,33(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