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论在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阮三木

阮三木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情绪、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在生物教学中必须采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培养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1-0149-02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非智力因素教育理论是指导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心理学依据。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其中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情绪、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其水平和强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而且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差也与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水平成正比,生物教师能否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便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和内在动力体系。因此,进行动机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生物学的目的性,调动其求知需求。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在当今社会的日常生活、科技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揭示生物学的应用价值,展望未来社会对生物学的更大需要,使学生意识到如果没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素养,就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甚至难以立足于社会。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发展积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在生物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引入新课时可以采用直观导入、设问引路等方法,在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使其充满好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捕捉学生的疑点,挖掘教材中可疑的内容提出问题,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惑,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为探索新知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如在教学中可以设问,用如果恐龙没有灭绝,地球上的生物界将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人类能否进行无性繁殖,人类如何延长生命等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探索。

当学生感到学的东西能够运用,能够解释某种现象或解决某个问题时,其兴奋与喜悦是无可比拟的,这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以致产生无穷的动力。如老师教给学生一些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的知识,布置学生自制生物标本。又如教给学生嫁接技术,让学生回家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样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增添了兴趣,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生物奥秘的热情。

三运用“评价激励”培养学习情感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生物学习也不例外,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生物学真理的追求,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任何主动性可言。我们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充分运用情感教育的手段。

利用积极的评价手段能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受到激励,培养起积极的学习情感。一般说来,评价激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测试激励。恰当的测试、积极的评价不仅能使教师获得信息,沟通师生情感,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受到激励。为了获得更多的激励因素,测试时必须认真组织复习,明确考查的内容和重点;严格控制试题的难度,确保较高的“满意度”。在测试后的评价中不仅要对优生进行肯定,更要把目光关注在中、差生中,要注意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微弱的“智慧火花”,并给予他们切合实际的鼓励;(2)提问激励。提问是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学生回答问题并能得到积极评价也会获得一种“满足感”,成为一种激励因素。提问时要注意给后进生多一些机会,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简单些,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脸色”,在他们的回答中,哪怕正确的东西很少,也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3)辅导激励。经常性的耐心细致的带有鼓励性评价的课外辅导,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培养自信,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最终将转化为积极的学习情感。实践证明,运用多种评价手段,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发其潜能的有效方法。

四严要求、促规范,培养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在长期的规范要求和严格训练中培养起来的一种非智力方面的素质,它能让智力水平发挥得更充分,对促进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学生平时的答题失误进行分析可发现,属于“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要占60%以上。这类失误是平时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所致。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规范要求,严格训练,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学生懒惰心理太强,不及时复习,记忆不得法,遗忘率高。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复习巩固,强化训练。

第二,培养良好的绘图习惯。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绘图是生物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在初中生物学实验中,需要绘图的占40%左右,不规范的绘图不仅没有美感,而且还会引出错误,如绘图时不根据观察结果,凭空想象,各部分结构标注不清楚,线条不均匀、不连续,绘图时不用工具绘图等。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按实物绘图,真实地绘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东西。

第三,纠正随意更改生物学概念表达的习惯。在生物学学习中只有准确无误地表达有关概念才可能正确理解它。有些学生习惯于将生物学概念表述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删改,当理解成为误解时,这种删改就影响了要领的正确使用。纠正这类习惯的主要办法是通过寻找反例来揭示错误的实质,并养成对课本有关概念的定义中关键字句原样记忆的习惯。

第四,纠正用错别字来替代生物学术语的习惯。有些学生对生物学术语的涵义把握不准确,常写出错别字。纠正这类习惯要靠教师的严格要求,特别是在各项考试阅卷中不能因担心成绩受影响而姑息迁就。

第五,纠正不愿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必要条件,但不少学生题意还未弄清,提笔就答,结果不是漏看了条件,就是乱用并不存在的现象。纠正这类不良习惯,主要从审题程序入手,让学生知道拿到问题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并进行解答。

总之,不良学习习惯要依靠学生自身的重视,要依靠科学的纠正方法,逐步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取代不良的学习习惯。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

意志力是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上自觉克服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讲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

六加强学生性格的培养和完善

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具体指导,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诚实、勤劳的品质,进而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的良好性格特征。

此外,教师的性格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要完善自身的性格特征,教师正确的人生观,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的毅力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比语言大得多的影响。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不但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把培养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责任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