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玛丽玛萨人民族接触情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维西玛丽玛萨人民族接触情况调查

刘莎莎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文章通过对维西县塔城镇玛丽玛萨东巴家藏藏文经书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其中一本经书(当地藏族喇嘛译为《救命书》)为契机展现当地民族接触在宗教、语言上的一些表现,并为当地藏文文献的保存提供初始材料。

关键词:玛丽玛萨人;民族接触

一、研究综述

(一)玛丽玛萨人概况

玛丽玛萨人居住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这是一个多民族共同杂居的小镇,其境内有汉、纳西、藏、傈僳、普米、白等民族。玛丽玛萨人主要聚集在川达行政村、海尼行政村、柯那行政村,沿金沙江一级支流腊普河分布。柯那行政村的汝柯村是玛丽玛萨人在腊普河最早的居住地,随着玛丽玛萨人口的增多,逐渐分化为上下两个村,山上的村子叫格化,山下的村子叫木化。其他村子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迁出去的,现在有些老人还能讲述他们是哪一代从汝柯村搬离的。笔者在十一调研期间,正好赶上当地的农忙时节,各个地方都在收包谷、割水稻、摘板栗和核桃,十分忙碌。山下的农忙时间比山上早几天,故山上的亲戚会先下山帮助山下的人,山下农忙之后就会上山帮助山上的人。笔者了解到,山上山下的村民多为亲戚关系。这从侧面证实了汝柯村确实是玛丽玛萨人最早的居住地。格化所讲的玛丽玛萨话与汝柯不同,当地村民能够听懂汝柯村所讲的玛丽玛萨话,但是汝柯村村民却听不懂格化所讲的玛丽玛萨话。这又从语言层面证实了格化是从汝柯搬迁出去的。

(二)塔城镇民族宗教接触现状调查

从纳西族历史来看,明代丽江木氏土司的势力已经达到中甸、维西、德钦以及四川的巴塘、里塘一带,丽江木氏土司经营中甸、巴塘、里塘、芒康等滇川藏交界区域。刘青教授认为这里居住的玛里玛萨人可能大多数是随头人来中甸垦殖的奴隶,木氏土司是他们最早的统治者,因而玛里玛萨的宗教文化有深刻的东巴文化文化烙印。在服侍上很多人有藏、纳西、傈僳三种民族的服装,“花傈僳”的服侍是民族融合的一个典型表表现。

玛丽玛萨人所居住的区域先为丽江木氏土司所管辖,深受东巴教的影响。这一地方的人们会请东巴做一些禳灾镇鬼和祈吉求福的法事,特别以镇鬼驱邪和求子女、求福泽的仪式为多;同时他们十分相信纳西东巴的占卜之术,每遇婚丧嫁娶和不生育、有病灾等,常常请纳西东巴占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玛丽玛萨人生活贫困,据当地村民回忆:“在那个时候相当穷,请活佛和喇嘛就得送礼,如酥油、粑粑、肉等一些物品或钱,请得起的人不多,开支大。东巴与活佛、喇嘛不一样,除了请他来算命或念经的时候,平常是跟我们农民一样的,什么活都做……比请活佛和喇嘛便宜,也方便一些,所以村民大多都请东巴。”因此,在这一时期玛丽玛萨人宗教信仰体系中原始宗教的地位最为重要,其次就是东巴教,最后才是藏传佛教。

新中国成立后,玛丽玛萨人的经济条件已经足够支付宗教的开支,再加上藏族势力的强大,藏传佛教已经渗透到玛丽玛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此次调研居住在格化村村民家中,这家人是玛丽玛萨人,但是其堂屋的设计确是藏族的风格,令笔者十分诧异。吃早饭时,女主人为我们端来了酥油茶,可见藏族的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已经深入到了当地人的生活中。在汝柯村调研时,笔者看到路边相隔不远就会有看到一座白塔,还不时有人过去上香。接待我们的一个玛丽玛萨人还专门在有白塔的地方停下车去参拜。由此可见,藏族的宗教信仰也已经影响到了玛丽玛萨人。

二、维西玛丽玛萨东巴家藏藏文经书使用现状调查

(一)当地宗教信仰状况

笔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藏传佛教在玛丽玛萨人宗教信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宗教信仰深刻影响到了玛丽玛萨文化的方方面面。

扬之水在《玛丽玛萨文田野调查报告》中介绍汝柯村时曾经指出,汝柯村过去有一个东巴叫昂吾,经常与格化村的东巴合作主持法事。村里人希望他儿子能够继承父亲的东巴事业,但是他儿子当了喇嘛。昂吾1968年去世后,村子里也再没有了东巴。笔者在到达格化的前几天,村中的一位东巴去世了,留下了大量的东巴经书,但已无人能够诵读。笔者在玛丽玛萨村落调研时发现,大多数家庭都供奉有佛龛,佛龛内通常供奉着多为膜拜对象,有佛、菩萨、北极寿星乃至毛泽东像等,但佛像通常居于主体地位。笔者到访的何文琪老先生家还有专门的经堂,装修富丽堂皇,十分神圣。据访谈,现在村中所有的法事几乎都不请东巴,而改请喇嘛。笔者在格化村会计和张清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格化村的佛堂,里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经书,且都是藏文经书。他介绍,在春节期间,他们回请数位喇嘛来此诵读经书,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仪式十分壮观,是他们村中的一件大事。

(二)公冲次真东巴简介

据当地村民介绍,目前玛丽玛萨人所居住的这几个村子中,只有这一位东巴可以用玛丽玛萨话诵读藏文经书。这位东巴现年81岁,藏文名为公冲次真。他小時候出家做了苯教的喇嘛,先在塔城的寺庙学习经文,后来到西藏的寺庙学习,前后近30年,并从西藏带回了大量的藏文经书。公冲次真东巴回忆说:“这些经书都是他在西藏寺庙学习时的师傅送给他的。”后因文革还俗后结婚生子,现在为格化村的大祭师,逢年过节和大的庆典都由他祈福。

(三)维西玛丽玛萨东巴家藏藏文经书分类

我们到公冲次真东巴家里说明来意之后,他非常热情,进屋把他所珍藏的藏文经书都拿出来让我们参阅。因藏文经书种类繁多,被分放在两个红色的木箱子里,打开来看,这些经书又被分门别类的归置在一个个更小一些的红色木盒子里面。我们所看到的有四个红色的小木盒子,每个木盒子的边缘用黄色的布包裹着,并在一侧标有经书大类的名称:《别妈纲同》、《大多层松》、《生意》、《茸内》,这些名字都有藏文和对应的汉译。

《别妈纲同》是在房子建好之后诵读的,主要是希望新建的房子能够给主人带来新的气象;《大多层松》是在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的时候诵读的,主要是祈福的;《生意》是在砍房子、挖地基的时候诵读的,主要是希望建新房子的过程中平平安安,不要出现意外事件;《茸内》所包含的内容最多,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祭祀、祈福、禳灾等。

笔者在综合了解这些经书的用途之后,向公冲次真东巴询问一本最为重要的经书,即当地人使用频率比较高和比较重视的一本经书。公冲次真东巴向笔者介绍了这本《救命书》,并请当地的永农喇嘛为我们诵读了这本经书。

(四)《救命书》

据介绍,这本经书主要是用于经久卧床不起的人,为其诵读,希望他们早日康复,因此此书汉译为《救命书》。这本经书的书写形式按传统藏文经书书写形式,从左至右,开始段有起始符号,句与句之间有分隔符号。

三、维西玛丽玛萨东巴家藏藏文经书使用现状特点及传承建议

(一)维西玛丽玛萨东巴家藏藏文经书使用现状特点

1.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年人可以诵读,但是无法逐字翻译

当地由于仍处在自然经济阶段,没有相关产业经济发展推动,因此当地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学习民族文化。以公冲次真东巴家为例,他的儿子在家中从事农业劳作,无暇跟随父亲学习;孙子在昆明打工,无心跟随祖父学习。且公冲次真东巴家所藏的都是藏文经书,如果没有从小学习藏文,是根本看不懂的。笔者想让当地藏文老师帮助翻译藏文经书,但也是有心无力。藏文经书中还有一些古藏文、梵文,如果没有一定的功底,且不是从小就接触经书,是没有办法翻译出来的。

2.经书保存意识不强

有些藏文经书是手抄下来的,只有为数极少的经书有原本,在将旧抄本誊抄后,没有将经书原本妥善保存的意识。现在公冲次真东巴手中大部分是自己抄写的经文,原本保存下来的比较少,保存情况不理想。

(二)维西玛丽玛萨东巴家藏藏文经书的保护及传承工作

一是当地政府加大力度支持玛丽玛萨文化的传承。笔者了解到,汝柯村已经成立了老年协会,专门负责收集整理玛丽玛萨的传统文化,他们已经整理出来了一些历史传说,但是还没有公开发表出版。维西县政府在各县都设有文化站,应该积极利用这些机构和人员,并调动社会力量对玛丽玛萨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展开保护工作。

二是要对这些经书和玛丽玛萨传统宗教仪式进行积极调查、记录。这些玛丽玛萨藏文经书在宗教活动中的使用频繁,以目前该地区的传承体系,无法确保这些经书的正确使用。现在,有些经书因为无人识读,已经不再念诵;因为部分经书缺失,宗教活动也已经不再完整。长此下去,这些经书将失去其使用价值,只成为仪式中的摆设。

四、结语

文章以云南迪庆州维西县塔城乡柯那行政村汝柯自然村为田野调查点,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了解历史上维西塔城玛丽玛萨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并借助藏传佛教的传播历史,了解维西塔城玛丽玛萨人受藏传佛教影响之下其语言和宗教的混合特征。但受限于时间及笔者的知识掌握,未能很好的完成课题的预期目标,希冀在今后通过田野调查丰富材料,进一步完善行文。

参考文献

[1]李近春.李近春纳西学论集[M].民族出版社,2007.

[2]李志农,李国太,廖惟春.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身份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3]刘青.玛里玛萨人的宗教文化与民族接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02).

作者简介:刘莎莎(1990.08-),女,河北定州人,硕士,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