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治疗壳核出血23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神经内镜治疗壳核出血23例临床分析

张希阳王瀛漪

张希阳王瀛漪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23)

【摘要】目的:神经内镜治疗壳核出血23例临床分析。方法对本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入院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3例壳核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肿近完全清除者12例,血肿大部分清除者11例;随访1年23例患者预后情况(ADL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3例(均死亡),死亡率为13%。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清除壳核出血具有微创、直视、止血确切、快速减压、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是治疗壳核出血病例的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关键词】神经内镜壳核出血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147-01

壳核出血为最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类型,约占脑出血60%,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所致[1]。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就业、生活等压力增大,高血压脑出血尤其是壳核出血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亦更趋年轻化,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壳核出血的早期外科治疗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目前常用外科手术方法是锥颅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前者是盲穿,不能止血,易致二次出血且不能快速降低颅内压;后者损伤大,患者耐受性差,住院时间长,花费多。随着神经内镜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壳核出血。我科从2010年6月起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壳核出血23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病例23例,是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神经内镜手术患者,其中男患15例,女患8例,年龄在52-74岁,平均61.3岁,患者术前按脑出血后意识状况分级: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8例,无脑疝患者。

1.2出血量:

血肿量按多田公式(π/6×长轴×短轴×层面数)计算,出血量在30~80ml,其中30~50ml13例,50~80ml10例。

1.3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取出血侧额部马蹄形切口,在冠状缝前3.0、中线旁3.0钻孔并扩大成直径约为2.0~2.5cm的骨窗。十字型切开硬膜,皮层止血,脑穿针确定血肿位置及方向,制造穿刺道至血肿腔,置入工作鞘,0度镜观察,吸引器清除血肿,如遇到活动出血吸引器吸住出血点,单极电凝电凝吸引器止血,如血肿块质地坚硬无法吸出,应用活检钳夹碎后再吸出,边吸边冲,血肿底部近出血点处少量血肿块不要勉强清除,避免已经止血的出血点再次出血。对于微小的渗血可予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止血;如遇活动性出血则反复冲洗直至视野清晰后电灼止血。在不损伤血肿壁和引起新鲜出血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清除血肿,但不强求彻底清除血肿,能达到减压即可。最后将内镜置于血肿腔中,边冲洗边观察边退出,完全退出前留置一根硅胶管于血肿腔内。

1.4术后及预后

术后24h内复查CT对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和重要脏器的功能代偿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和降低颅内高压,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根据血肿残留情况给予尿激酶经引流管注入溶解引流血肿。术后1年随访,以ADL分级法评价患者预后,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Ⅴ级: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

2结果

术后CT复查显示血肿近完全清除(残余血肿量<10mL)12例,大部分清除(残余血肿量10~20mL)11例,这11例均予尿激酶溶解引流。手术后并发症:穿刺道血肿2例,消化道出血2例,呼吸道感染10例,颅内少量积气6例。术后1年随诊,其预后情况为: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3例(均死亡),死亡率为13%。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可引起急性占位效应,破坏周围脑组织以及随之而来的继发性损害,如脑水肿、脑缺氧,导致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手术的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不是破坏)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2]。神经内镜的应用为壳核出血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有如下优点: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②在直视下操作,经脑的非功能区选择无血管区入路,尽量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直视下清除血肿迅速彻底,减压充分,残留血肿少。③在高亮度的内镜光源和高清晰的摄像显示系统下进行手术视野开阔,视角大,且能放大术野,能发现血肿的死角和小的出血点,并能在直视下电凝进行彻底止血。④内镜直径小,对穿刺道组织的挤压小,在退出脑室镜时,能发现和处理穿刺道的出血,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⑤术中能一次有效地清除脑内血肿,且对脑组织牵拉轻,术后脑水肿明显减轻。

神经内镜清除壳核出血体会如下:①熟悉内镜下解剖,由于内镜下是二维图像,没有景深,操作要准确仔细。②选择合适的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③血肿清除过程中,操作要始终在血肿腔中间进行,有利于预防新鲜出血,也有利于止血。④手术原则上尽可能吸除血肿,但在血肿底遇坚韧血凝块时,不可勉强,可留置硅胶管,术后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块,引流血肿。⑤血肿腔注入血凝酶对小的出血及渗血有一定疗效。⑥术后血压控制好,术后前3天收缩压不超过150mmHg。⑦神经内镜手术较钻孔手术清除血肿彻底、减压充分;较开颅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高龄患者亦可难受。⑧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血肿彻底、止血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费少。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9.

[2]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