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巧妙转化“调皮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1

“三法”巧妙转化“调皮生”

隋乐顺

隋乐顺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郑辇小学262735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相同的社会环境下,孩子们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个性鲜明、不服管教,成为了班级中的“调皮生”。而谈到“调皮生”,每位教师都会有谈虎色变的感觉,他们个性强、胆子大,对自己的约束能力差,吵吵闹闹的给班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正确地引导这些学生,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讲究策略,以柔代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同事们的抱怨:“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天天都挨批评,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一听,就知道千篇一律的批评没有效果。据有关研究表明,一直持续某种相同的刺激,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一种“不敏感”,到后来也就感觉不出那是一种刺激了。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教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如果老教师批评的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班的小刚同学喜欢打架,以前我常用“你怎么这样,每天除了打架,没什么干的了,再打架你小心点”来批评他,效果非常不理想。有一次,我就故意用诚恳的语气说:“老师知道你是想证明一下你的实力,但你的方式有点过激。我们班的小强不错,既会和其他同学交流感情,又能突显自己的实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和小强一样好。”结果小刚在以后处理问题的时候很少用“拳头”,而是采用了讲理或者找第三者评理的方式,从而改变了他喜欢打架的坏毛病。通过实践证明,调皮孩子固然让人头疼,不过只要我们用对了方法,总会让调皮孩子变成好孩子的。

二、细心观察,因势利导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再好的学生也有他的不足。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的引导,那么我们就能有效地做好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著名美学家罗素也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平静的心态、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些“调皮孩子”,就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优点,比如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表现力强,有时还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如果教师不能满足他们这种欲望,他们就会通过捣蛋、打闹等不良行为来“宣泄”,会变得更加调皮。我班有个叫李强的男孩,上课时经常不举手就突然提问题,打断老师的话,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有较强的表现欲,就是不善于控制自己。于是我便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反应快,老师喜欢你。如果你能守纪律,等老师讲完了再举手提问题,老师就更喜欢你了。”结果他真的改掉了这一毛病。“调皮生”虽然调皮,但也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全面地了解孩子,用爱心和耐心去悉心地呵护他们。

三、家校联合,有的放矢

孩子就像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对于调皮学生的教育,更应注重家校联系这一重要的环节,从家庭入手,了解反思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以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老师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学生的办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比如我班的小慧同学,学习比较散漫,上学经常迟到。我找过她很多次,效果不是很明显,今天好点,明天又犯。无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从侧面了解到,她妈平时在家照看她姊妹两个,没有别的事,只是生活节奏不是很紧凑,幔子比较大。为此,我及时联系她的家长,告诉她小慧在校的一些情况,并了解了一下她在家的表现。经过我们共同的探讨,决定在家父母给她做个好的榜样,尽量提醒和纠正在生活中的散漫行为,及时提醒她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段时间后,小慧不仅上学按时,并且学习也有张有弛,不再散漫自由。

通过以上几点做法,我们班的“调皮生”大有转好。实践证明,对“调皮生”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别人好的做法,多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爱软化,坚持不懈。我想“修炼”到一定的境界,我们自然能掌握一套得心应手、行之有效的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