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李雪源

李雪源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康宁医院浙江嘉兴31431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共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对照组,病情缓解期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3例,比较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同缓解期的PT,APTT,TT,FBG均有缩短D-二聚变上升组间差异明显,两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变,FBG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积压等指标的监测对于患者的疾病状况评估及预后治疗情况均能够给予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老年COPD;肺心病;血液流变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107-02

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人群的呼吸系统类病症,会产生无法逆转的气流阻塞及引发的慢性阻塞肺气肿,即被称为慢阻肺[1]。而肺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动通常会表现为高凝情况,即可称之为血栓前状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老年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共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观察组同对照组患者血栓前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较为明显,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共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按疾病症状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各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12例,年龄70~86岁,平均(78.7±5.3)岁;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69~84岁,平均(74.4±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于凌晨空腹抽取静、动脉血,检测患者的血液凝集功能(PT,APTT,TT);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变[2]。

1.3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检查情况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作总结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受到人体呼吸气流条件受到限制的疾病,对患者的预后质量会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起到痉挛的程度、气流呼吸通气量的大小,以及肺部的动脉高压情况,而肺动脉高压情况则是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成为肺心病的主要因素。老年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动状况长期存在高度的凝集情形,这是致使患者肺部动脉产生高强度压力的主要因素[3]。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所有患者均实行空腹抽取静脉及动脉的血液样本,检测患者的血液凝集功能(PT,APTT,TT);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变。在血液凝集功能方面,对照组患者的PT指标为(11.71±1.71),APTT指标为(33.11±5.02),TT指标为(13.39±1.33);观察组患者的PT指标为(13.54±1.53),APTT指标为(39.54±6.61),TT指标为(15.66±1.90)。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当中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为(47.01±4.62),全血高切粘度为(5.90±0.63),低切黏度为(22.86±4.64),血浆粘度为(1.74±0.47);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为(41.01±5.36),全血高切粘度为(3.99±0.57),低切黏度为(17.91±2.92),血浆粘度为(1.36±0.39)。在纤维蛋白原(FBG)方面,对照组患者为(4.74±0.97);观察组患者为(3.69±0.66)。在D-二聚变方面对照组患者为(1.99±0.83);观察组患者为(1.09±0.33)。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两组患者在血栓前的状态情况差异显著,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D-二聚变,FBG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积压等指标的监测对于患者的疾病状况评估及预后治疗情况均能够给予相应帮助。

【参考文献】

[1]宋雅君,周哲慧,柳耀康等.老年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抗凝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00-1501.

[2]时军,唐学义,孙培宗等.血小板活化与老年肺心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1(1):75-76.

[3]周晔玲.慢性心力衰竭多层病因构架的调查分析[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