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分析

侯仕荣

(内江市中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行骨髓检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时期收治的无血液病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血液学及骨髓检查。结果:在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且在骨髓增生程度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行骨髓检验诊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检验;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038-02

Diagnosticvalueofbonemarrowexaminationforaplasticanemi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iagnosticeffectofbonemarrowexaminationforaplasticanemia.MethodsAtotalof48patientswithaplasticanemia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5toJanuary2016wereenrolledasobservationgroup,48patientswithouthematologicdiseasesinthesameperiodwereenrolledascontrolgroup.Bothofthetwogroupsreceivedhematologicalexaminationandbonemarrowexamination.ResultsThePlateletcount,Whitebloodcellcount,Hemoglobincount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ess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degreeofhyperplasia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bonemarrowexaminationiseffectiveforthediagnosisofaplasticanemia,itisworthinthe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Aplasticanemia;Bonemarrowexamination;Diagnosticvalue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原因的导致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从而致使脂肪髓代替红髓,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1]。本次研究就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行骨髓检验诊断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的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患者无治疗史,且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4~71岁,平均(41.6±5.8)岁,包括15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3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取同时期收治的无血液病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23~75岁,平均(42.8±6.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骨髓检查,穿刺前进行10min休息,消除紧张情绪。于髂后上棘开展穿刺,左右皆宜。后开展骨髓活检。骨髓涂片后,取骨髓液2mL,后开展固定,固定液:饱和苦味酸水溶液75mL+冰醋酸5mL+40%甲醛20mL。固定时间0.5~1h,后开展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与此同时,于患者肘部,取其2mL静脉血,取血完成后,对其开展抗凝,采用血涂片,开展瑞氏染色,借助显微镜,对血液细胞的形态学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且在骨髓抽取当天,取患者外周血,开展血常规检查,检查仪器为五分类血常规检查仪(德国Philips公司生产,型号PDS5500)。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及骨髓增生程度。骨髓增生程度根据患者骨髓中所具有的核细胞的数量来进行判定,判定的方法为五级法,如患者的有核细胞和红细胞之间的比值达到1:(0.5~2.0),则为Ⅰ级;如患者的有核细胞和红细胞之间的比值达到1:(5~12),则为Ⅱ级;如患者的有核细胞和红细胞之间的比值达到1:(16~32),则为Ⅲ级;如患者的有核细胞和红细胞之间的比值达到1:(35~70),则为ⅠV级;如患者的有核细胞和红细胞之间的比值达到1:(100~300),则为V级[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s来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常规分析结果比较

在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出现异常,从而导致的血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数量均降低的疾病,贫血,发热,感染,出血倾向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临床诊断时,传统血液学检查效果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传统血液学检查的有效性。

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开展骨髓检查时,检查结果会表现出脂肪减少,核血红蛋白增加,血红蛋白以及粒细胞的比例降低,或者是出现倒置等现象,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叶酸缺乏,则会出现巨幼血红蛋白缺失的现象。若患者骨髓发生肿瘤转移,就会导致贫血现象发展迅速,同时会出现与白血病情况相似的反应性贫血,如贫血原因不明,可开展穿刺涂片检查,或开展骨髓活检,对导致贫血的原因进行有效查探[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骨髓增生程度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骨髓检验诊断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综上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行骨髓检验诊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康斌,杨伟.骨髓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5(34):62-63.

[2]王丽红.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评价[J].人人健康,2016,12(18):255.

[3]郭淑霞,宋祎,于静.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6(6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