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理念实施教学改革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3

运用新理念实施教学改革的探索

李学军郝亚超

李学军郝亚超(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辽宁葫芦岛125001)

摘要:中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从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技能、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确定了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又提出了总体工作要求,用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如果职业学校仍然按过去的老路办学,势必有悖于大政方针,落后于时代发展,因此中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怎么改,改什么”却是许多中职学校的校长们一直摸索探讨的沉重话题,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的关键话题。笔者在任职中专校长的几年间,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现将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工作归纳总结,愿与广大同仁切磋。

一、找原因、抓根源,确立教学改革的目标

中职学校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浙江永康职业技术学校华康清校长说过这样的话:“教学改革非改不可,否则学生就没有兴趣,教师就没有成就,职业教育就没有希望。”我非常赞同华校长的说法。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经济建设和用人市场的需要严重脱节,教学目标不明确,专业教学没有特色,教学内容老化,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连最基本的工作都不会,企业根本不喜欢,这样的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没有任何促进作用,无疑是失败的,最终将被企业遗忘。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所以,我们要根据企业需要来确定我们的培养目标。通俗地说,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要让我们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并有较高的工资收入。

二、改革教学内容,紧扣本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

我校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重新进行专业教学规划,更新优选教学内容,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实习实训项目做出指导性规划,确保专业教学内容适合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就业与用人需求完全接轨。

例如:旅游专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及旅游行业要求,开设《导游词》课程,把葫芦岛本地的旅游特色及各景点介绍加入教学内容;配合学校的招生工作,增加实训项目——校园一日游,学生自己编写导游词,编排游览路线,为前来参观的师生、家长引导、讲解,深受好评。

三、改革课程设置,适应用人市场和就业需要

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强调“实际、实用、实践”,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派出专业骨干教师进入企业进行调研、实践,了解企业及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意见,听取各类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并将行业企业专家引入校园,成为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参与到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中来,对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进行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行业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制定出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训项目。做到了课程改革依据企业人才需求,核心课程来源于企业岗位,项目来源于企业工作任务,课程紧密对接企业的工作,教学设备对接企业加工设备。

为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紧密融合,我校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安排进入企业见习,每学期见习、实习和在校上课交替进行,第一学期安排各专业到企业践习,到企业参观,初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第二、三学期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或主题报告。如学前教育专业聘请金色摇篮幼儿园园长到校做讲座;第四学期学生在校上8周课,由行业企业专家到校上岗前培训课,再统一安排实习2个月;在校期间各专业安排考取职业资格证;最后两个学期顶岗实习。

将校企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专业核心能力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衔接,不仅形成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推进了教学做的高度统一,建立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就业需要,文化课以“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以“能说、会写、懂礼”为要求,根据此要求进行适当增减。如:语文开设了普通话及口语交际训练、公文写作,把经典篇章变为文学欣赏课;德育课增加了礼仪、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设计;数学和英语课也针对不同专业做了内容上的调整,使之难易程度更切合学生实际和专业学习。

四、改革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别于其他改革,是以试点的方式逐步开展的。

做为试点班级的09级网络班共49人,男生占了95%,生性顽皮,课堂上坐不住板凳,但对老师分派的其他任务却十分喜欢。为此,我们决定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组成教改领导小组,改文化课为职业素养课,课程比例缩小,着重培养礼仪、职业道德和和创业能力等职业素养。大幅增加专业实训课,把企业环境引进课堂,把学生的主战场从教室变为实训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学校抽调各学科骨干教师及实践经验较强的教师担任各学科教学工作。每节课安排2位教师(主教和助教),主教负责讲解,助教协助主教指导、监督、管理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本班学生分为A、B两队,分别上两个不同的专业课,每队学生上课时,按学习成绩混合编组,每组选出挑选学习成绩和组织能力相对突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检查和督促小组学习成员合作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技能大赛为依托,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由主教交代本节课的任务和目标,提出要求;其次由组长组织制定本组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再次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及省技能大赛要求工作;第四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新知,在尝试操作中检验效果,这一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精彩。同学们有了可喜的变化,我们发现原来的“野马”都规规矩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了我校校园网及我市百货地下人防工程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特别可喜的是3名曾经不爱学习的学生在2011年省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今年暑期,网络班的同学一部分升入上级学校,其余的全部就业,被锦州锐捷网络公司、葫芦岛太和电脑等企业录用。网络专业已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实训基地的建设使用是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极其重要的手段,为此,学校做了大量工作。

1.近两年学校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20余个实训室,分别是动漫、网络、硬件组装、综合布线,模拟导游、模拟银行、普护、酒店等实训室,以及茶艺室、舞蹈教室、独立钢琴室,声乐教室、画室、机房等,购置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各类实训项目占总课程的50%以上,实验、实习开出率达到100%,学生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投资30万元建成的职腾旅行社2010年已正式对外营业,已接待和服务客人三千多人次。

本年度建设完成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建设项目——校内实训酒店桃李蹊宾馆,已正式对外营业。酒店面积3800平方米,建设标准为三星级,可以满足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适应本地区社会旅游、餐饮人才的培养需求。

另一项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2500平米的综合实训基地大楼正在建设中,主体工程年底完工。该基地落成后,将建设6200平方米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幼儿园,建设标准为省一级示范园,并将其做为葫芦岛市幼儿教师岗前培训基地;2014年前建成一职专学生创业中心,包括财会专业的实训基地——模拟超市;计算及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婚纱影楼及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网络设计工作室;网页设计工作室;广告设计制作实训室;计算机外设维修工作室;美容美发美体实训基地。

所有教室和实训室、实训基地均实行信息化管理,校园信息化建设分为校园网、广播系统、直播系统、录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管理中心和班班通工程,形成由一体化实训基地为主体,多功能教室和单一能力实验室合理配置,能进行理论实践一体教学、衔接企业设备、各专业岗位合理配置的实验实训场所,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2.实训基地管理中,我们继续进行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大师的行业经验和高超技能,赋予企业大师一定的指挥权,带动并指导该专业教师迅速成长为行业精英,使该专业教师在整个实训流程中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并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在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实现“产教研学”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3.积极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对口性强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发展。92493部队幼儿园、炼化总厂幼儿园、南票区中心幼儿园、北京千真喜悦幼儿培训中心、天津博文幼儿园、北京四海凯悦集团、山水旅行社、神州旅行社、葫芦岛太和电脑、新雅广告装饰公司、华泰国际酒店、北京力安德勘测服务公司、绥中四建、葫芦岛市嘉越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友信软件公司(用友软件)、各银行、市医院、五厂医院、龙港医院、三一三医院等都与我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定期接纳我校学生见习、实习或顶岗实习,强化技能训练。在结束实训、顶岗实习后,再回到学校根据企业所需要的岗位技能需求,寻找自身不足和差距,进一步在校内实训场所进行训练,使专业教学过程做到对接生产过程,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还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实现校企共赢。

4.以技能竞赛和成果展示为手段,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为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扎实地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丰富校园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成立了各专业技能活动小组。主要有舞蹈、声乐、键盘、企业网搭建与应用,综合布线、影视后期制作、动漫、计应、点钞、珠算、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导游业务、酒店实训、礼仪展示、素描、色彩、图案等,规定每天第7、8节课为各专业技能活动小组活动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和专业特长选择活动小组,通过组织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使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同时获得更多展示的平台。学校组织开展了学生专业技能展示、广告设计、舞蹈大赛、书画展、礼仪大赛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大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我校学生制作的计算机FLSH动画获得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综合布线、影视后期制作、网络搭建获省级竞赛二等奖,英语诗歌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财会专业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获省级二、三等奖。

六、改革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建立了教学评价监控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教学督导部门共同组成,制定了相关的评价监控制度,如学生成绩管理办法、学生专业技能达标方案、学生实习成绩管理办法等。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坚持“分层评价、鼓励为主,方式多样、综合评价,呵护学生、宽容评价”的原则,打破了原来按课程进行单一期末考试的传统成绩评价方法。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平时成绩及技能考试等内容纳入期末综合考核之中,对每名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允许学生以强补弱,使教师由课程评价的裁判者逐步转变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鼓励者。既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七、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职教中心举行的各种专业培训班、教学研讨会,继续鼓励、支持全体教师努力向高学历、双学历、双师型的方向发展。学校选派杨坤和单金贞两名优秀教师参加出国培训;参加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达90余人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25名教师取得了研究生学历或正在职攻读。鼓励教师继续学习考取相关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书,有50多名教师分别考取了网络工程师、餐饮服务员、计算机装调员、综合布线员、导游员、职业指导师等资格技能证书,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80多人。同时组织国内外参训骨干教师进行校内二级培训,组织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学校持续保持校企的深度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进企业学习实践,并鼓励教师利用空余时间下企业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当前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理念,从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向“双师”、“多证”方面发展。目前我校已经有51人次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

引企入校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一个良好手段,具体地说,就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做为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兼职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不仅壮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将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技术指导带进校园,使教学工作和行业动态及时相融合,教学内容更进一步与岗位对接。

学校还认真抓好教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学校邀请香港智联兴邦讲师金永丽、市教育局教研所所长吴中华、市职教部主任王秋颖、辽宁省职教学会赵昕等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指导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4项省级科研课题和5项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并有一项获得省级三等奖,5项获得市级二、三等奖。另有5项课题在省里立项,现正在研究之中。各教研室已经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的局面,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以研促教的良好局面。

八、加强教学督导工作,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于2011年成立了督导室,主要负责教科研和教学监督指导工作,督导检查学校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督导室成员由学校各专业经验丰富的六位专业教师组成。建立了学校督导听课制度及考核方案,要求督导室成员每学期至少听每位任课教师一次课,并进行合理的讲评,指导教师上好每堂课。成立了督导听课小组,督导听课纳入了学校的量化考核中。一年来共计听评课120余人次,每人次都做了细致讲评。督导听课制度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实施。

九、结束语

改革是没有前车之鉴的,许多做法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不完善之处不可避免,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传统观念一定要打破,教学思想一定要转变,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一定要更新。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我辈需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