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2EE”技术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J2EE”技术初探

杨博华

关键词:J2EE、通用信息平台、通用权限设计

1、J2EE框架的优越性

J2EE(Java2PlatformEnterpriseEdition)平台企业版是一种利用Java2平台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J2EE技术的基础就是核心Java平台或Java2平台的标准版。在目前业界来讲,J2EE架构相对于.net(微软公司目前主推的信息平台架构)、DNA,微软的分布式组件架构,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等来说,是相对成熟和扩展性最好的解决方案。抛开DNA(COM)技术和CORBA等相对较老的架构,单独从J2EE和.net比较,实际上是各有优劣。

J2EE优势在于支持广泛,跨平台,而且系统建设的各个层面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架构明晰,比如使用了企业JavaBean架构,应用的服务器产品成熟、出色(BEA公司的WEBLOGIC、IBM公司的WEBSPHERE等);劣势在于Web层的开发效率低,没有像VisualStudio那样的成熟的可视化的设计工具。但是,现在情况出现了改观,Java平台的Web层实现架构技术及其扩展为Web层开发带来了快速的生产力。

.net技术是微软公司作为背景的,从开发工具集成环境来讲,J2EE与.net技术是不能相比的,但是从架构来讲,它的分层技术主要是使用remoting技术,相对于EJB的架构,技术的成熟、效率和可配置的中间件思想都存在差距。由访问主机的Unix操作系统组织群集,分流对同一IP的访问JSF、Struts界面层技术,存在于群集中各主机的WeblogicWeb容器中Weblogic群集其最大的局限是它只支持windows平台。随着Java技术的不断进步和Java的移动式设备平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后很多业务可以无线SessionBean,EntityBeanSessionBean,EntityBean化。

2、通用性、灵活性信息化系统的要素

作为一个通用性好、灵活性强、可扩展性强的信息化系统,一般来说要保证在不进行代码修改或二次开发的情况下做到以下几点:a)工作业务流程可定制化;b)工作单元处理内容可调整;c)基础数据可进行自由调整,处理规则可以变化;d)系统权限可自由定义及多级分配;e)提供足够的接口作为二次开发的手段。

3、保证系统功能、性能技术要求实现的核心技术描述

3.1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是对用户任意定制的业务流程进行解释、路由关联处理单元的部件。在业务系统中,信息的上行和下行都要经过不同的业务通道处理,业务流程和处理单元也需要动态变更,比如处理业务的流程进行重设置、业务机构需要灵活定义等。本引擎的实现不仅为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部件平台,而且为系统增加了通用的可维护性,也就是说当业务流程进行变更的时候,只需要使用工作流引擎进行重新设置即可,不用进行代码级的修改和二次开发。

3.1.1业务流程网络的图形化定义模块

主要功能是业务流程单元的定义(由谁来使用,流程如何布置和运行,各运行单元使用什么内容),整个定义使用了满足工作流定义的语言规范,结果产生为工作流扩展标记语言描述文件,通过提交更新接口载入工作流引擎使用。

4、具体特殊要求的处理

a)对于离线作业的要求,只能是对长期在线输入的业务提供解决方法。因为只有在网络性能差的情况下,才有离线作业的要求。具体的做法是,把这些模块实现为JavaApplet,通过内存数据库的方式进行数据保存,到网络通畅时事务性提交,或者也可以通过保存到介质上完成,网络通畅时提交。b)对小批量异构单位的交换数据(如不是统一的采用J2EE),由于要求是使用XML传输,原则上采用Webservice方法。c)对于大批量异构单位的交换数据(如不是统一的采用J2EE),由于Webservice是属于轻型的传输架构,应采用开直接开Socket传输的方式,做好强固的服务器端。要充分考虑到线程池、反应器等设计方式来强固和加快服务器。

5、结论

通用性的平台由于其适用性强,以组件模块形式存在,所以在无需更改代码的前提下,通过配置参数和使用平台提供的工具,可以灵活地加入到各个具体的业务系统中,这使得业务系统的开发周期大为缩短,且可维护性大大增强。这和面向方面编程的思路异曲同工。如果结合J2EE的其他技术如SpringFramework或门户集成系统,将构成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架构。

参考文献:

[1]飞思研发中心.J2EE技术参考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JoshuaBloch.EffectiveJava中文版[M].潘爱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范玉顺.工作流管理系统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M].李英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