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刘珍芬

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中庄中学266727

一、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作用

1.对运动能力的培养

体育课不仅仅是对运动能力的培养,还包括自我认识能力、协同配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从体育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得到他人的尊重。体育的多功能作用在这方面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2.对竞争意识的培养

竞争是体育竞赛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体育竞赛、体育游戏、运动竞赛、各种测试与评分都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动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运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提高其竞争能力。

3.对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参与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发展不同的良好性格,改善性格上的弱点,尤其是对那些内向、软弱、孤僻的学生会有很大帮助。

4.对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训练和运动中,许多都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如在中长跑中都有一个极点,只要坚持下去度过困难时期,就会取得胜利。这就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在运动中许多都是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这有益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二、案例

教学“原地踏步立定”这课,我发出了原地踏步的口令后,学生们便开始有节奏地练习着,尽管有的学生动作做得并不到位,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地跟着我的口令练习踏步。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右手朝一个男生指了指,我的眼光落在站了第四小组第五排的王光身上。只见他低着头,双眼看着脚尖,呆呆地站着。我急忙来到这位学生的跟前,他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我问他:“为什么不练习呢?”“我的脚……脚……不是……”听着他语无伦次的回答,“你的脚怎么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原因。原来他很小的时候脚受过伤,走路有一点瘸,如果跟着同学们做练习的话,步子一高一低,他怕同学们嘲笑他,所以不敢做。看着他自卑的样子,我暗暗发誓,要让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充满阳光和朝气,健康快乐地学习。这时我让全班分散自由练习,把他留下,亲切地对他说:“身体上的这点缺陷不是你的错,没有关系的,同学们不会嘲笑你。你愿意试试吗?”“嗯!”看着他开心地一遍又一遍练习,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那充满自信的眼神让我感到很欣慰。有身体缺陷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产生“我有缺陷因此我难以应付”的消极自我暗示,这种暗示会抑制自信心,增加心理紧张,导致能力不能正常发挥而失败,使其蒙上了自卑的阴影。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多鼓励,培养自信、自强的人生观,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教学《篮球的传接球》这课时,体验球性的练习,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和要求,而是出示一种动作方式,学生看后就练了起来。当开始分组练习传接球时,班上有的学生怕吃苦,怕受累,怕受伤,干脆躲到一边去。一个叫李丽萍的女孩告诉我:“怕接不到球,如果球碰到自己的鼻子,会流血的。”一开始学生就有这种畏惧的心理,怎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呢?光着急也没用,我对他们说:“你们只要动作规范,灵活应变,不会有危险的。来,你们几位和老师一块练习练习。”我运用练习法来按动作规格要求进行反复的训练,调节学习的难度。“再试试看,好吗?”“你的动作多漂亮呀!”“哟,好棒哦!”学生在我的夸奖和鼓励下,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克服了畏难情绪,不久就融入到了班集体中。

三、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1.用适当的语言给予学生心理上的疏导。

学生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一句话中感受到强烈的心理暗示,脑子里就会涌现出“我能行”“我最棒”等渴望成功的欲望。要尽量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在明白一个道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实践操作,心理教育可以融入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

2.创设集体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爱并在爱中学习,陶冶情操,磨练意志。

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对学生独立性、坚韧性和果断性的培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同伴的指导下改正,在同伴的合作下完善。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下去练习,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时,他们会在主动、自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实现身体与心理完美的统一。教师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都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机,只有在与学生的活动中共同分享快乐、分解困难,才能使学生摆脱陌生感和恐惧感,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注重课堂的延展性,在耐人寻味的结束语中感悟生活的乐趣、课堂的美好。

要为学生确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当代学生成长及成材的重要保证,要在实践中加强研究和探索。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其拥有健全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