铋剂、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 1

铋剂、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杨希武(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巴彦15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3-0118-02

我院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用铋剂、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两周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对象方法

1.1治疗对象经组织学切片查HP,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血HP抗体检查三者均阳性的72例病人作为治疗对象,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20~65岁,病程3~10年,近两周未用过抗生素,大多数病人曾多次接受过胃粘膜保护剂,制酸剂或不规则的HP治疗,但疗效不佳。

1.2治疗方法果胶铋一次3粒,1日3次,餐前半小时口服,阿莫西林1次0.5,1日4次口服,餐前服,替硝唑一次服1.0,1日1次,睡前服。服药后要求卧位数分钟并四个体位翻身。三药疗程为14天。疗程结束后予丽珠得乐胶囊一次2粒,一日二次,饭后服用,服用8盒。

1.3病理组织学检查和HP检测治疗前和治疗结束至少1个月分别于做胃镜时钳取幽门的胃窦粘膜3块和胃体粘膜1块行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美蓝染色查HP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血HP抗体检测采用DOT-ELISA治疗后复查,美蓝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均转阴,定为HP根除。

1.4HP感染程度分级标准根据低倍镜视野内HP无,少量,较多,成堆分为0、I、II、III、Ⅳ五个等级。

1.5疗效判断标准治疗期间所有症状消失为显效,症状减轻为有效,症状无缓解或加重为无效。

2结果

2.1治疗前HP分级及HP根除情况治疗前工级22例,II级26例,III级12例,Ⅳ级12例。治疗后复查,HP根除66例,根除率91.6%。

2.2HP根除前后胃粘膜病理炎症程度变化HP根除后66例中治疗前情况重度浅表性胃炎48例,治疗后转为轻度36例(75%),转为中度12例(25%),18例慢性中度浅表性胃炎治疗后均转为轻度。其中66例中伴重度非典型性增长2例,中度非典型性增生3例,轻度非典型性增生14例,治疗后除2例重度非典型性增生转为轻度外,余中、轻度非典型性增生消失。

2.3临床疗效显效62例(86.1%),有效10例(13.9%),总有效率100%,有效的10例中2例有腹胀症状2个月后最终消失,复查HP根除。5例HP根除者近期症状虽缓解,但停药2个月前后症状复发,经治疗一疗程后病情痊愈。HP根除的病人2年前后随诊均未见症状复发。

2.4服药期间出现恶心11例(15.2%),头晕8例(11.1%),失眠4例(5.6%),恶心不影响进食,头晕可耐受,失眠数天后消失,无一例中止治疗。

3讨论

本资料结果显示:HP根除率91.6%,HP根除后病人临床症状长期缓解,服药后近期复查胃粘膜病理示炎症减轻,非典型性增生也随之减轻或消失。病人对药物不良反应轻微,说明该方案不失为高效,低毒的HP根除方案之一。

HP是引起慢性胃炎[1,2],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非典型性增生乃至癌变的始动因子,故根除HP,阻断这一病理变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此,我们认为虽然对HP过程感染的人群进行普查并不现实,但对有症状的,反复复发的HP阳性胃炎病人应尽早给予HP根除治疗。

HP是非侵入性细菌,定居于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和粘液内,杀菌药物是在胃粘膜表面对HP起作用,故应要求病人空腹服药,并取卧位,变化体位,这样可使药物崩解后尽快地、更均匀地覆盖于胃粘膜表面,以提高HP根除率。

参考文献

[1]杨润宽,林三仁.幽门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7;17:251.

[2]梁后杰,刘为纹.幽门杆菌感染与胃癌危险性关系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