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冲突走向和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3

化解冲突走向和谐

黄庆伦汪天彬

化解冲突走向和谐

重庆市渝北中学黄庆伦汪天彬邮编:401120

[摘要]化解冲突,走向和谐,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工作,是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我们应该对教师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予以化解。

[关键词]矛盾冲突;走向和谐

民主、开放、多元的现在,学校教育面临许多重大的挑战,挑战之一是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学校管理中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集中表现为:教师发展的个性化、多元化与学校管理的系统性、程序性之间的矛盾;教师自我发展需求的高涨与学校管理的规范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师专业发展的迅速性与教育管理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目前我们推行的学校管理方式是较为严密的等级模式,即十分注重上下之间的服从关系,又由于学校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组成的组织,一般来说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烈的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因此这种“模式”与“意识”在客观上就有潜在的矛盾。若这些矛盾冲突不能及时化解,必将会削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稳定,乃至制约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我们应该对教师管理中的矛盾冲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予以化解。

一、矛盾冲突的类型及成因

(一)由工作目标引发的矛盾冲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一冲突将会越来越多。工作目标是学校某个阶段期望实现的成果。因此,学校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工作目标的设置,这是学校发展的管理需要,也是激励教师统一认识、产生共同奋斗力的需要。但是,实行目标管理、产生目标激励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再则同样的目标对不同教师个体而言,激励作用的大小也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当人把某种需求作为一种目标时,才能在心理上产生达到目标的愿望,激励的作用才能产生。如果学校设置的目标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承载力和内心需求,那么对教师个体而言,该目标是缺乏现实意义的,工作的投入程度就会降低,甚至还会产生消极情绪。

(二)由利益分配引发的矛盾冲突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冲突。此类冲突一般发生在任务选择、职务晋升、福利待遇、考核奖惩、进修机会等方面,其起因主要来自客观或主观因素导致的“不公平”,在学校组织中,对教师利益分配有决定权的并非在教师,而在学校的管理者,管理者在利益分配时虽然努力追求着公平,但由于教师工作是无法用一个标尺去度量的,真正意义的利益公平分配是极难做到的。除了一些管理者确有不当管理行为外,一些教师对“公平”理解的主观性、片面性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许多教师十分关心自己的利益,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取得相应的报酬,但在横向比较后,由于有较浓的个人色彩,倾向于过低评估他人的绩能和过高评估自身的成果,“利益分配不公”的想法随之而来,并越发强烈。

(三)由情意因素引发的矛盾冲突

这类矛盾冲突主要是由于管理者与教师在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归纳起来,可分为沟通因素、压力因素和个性因素等。

1、沟通因素。虽然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沟通的中介环节少,空间距离短,但是在实际沟通中却存在着一些障碍,首先是认知偏差。由于学校人际交往具有自我封闭性的特点,一些教师自视清高,个别的甚至不太好交往,管理者与这些教师坦诚交流的机率就会降低,容易产生彼此间以偏概全的评价。其次是言语偏差。管理者与教师的地位差异在等级管理模式中是客观存在的。在管理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中,一些管理者不知不觉中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同时,一些教师由于有心理与认知上的偏差,所用语言过于婉转或模棱两可,以致管理者理解失真,造成误解。

2、压力因素。管理者不断地在工作的任务、目标、要求上向教师施加压力,在纪律、考核、奖惩方面严格要求。然而事实上,如果仅仅依靠检查、督促、奖惩等强制性管理手段施加压力,监督教师的工作行为,反而会在不经意间给教师造成一种不信任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教师的自尊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随之削弱。

3、个性因素。管理者不同的个性势必会影响到其对事物的看法和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影响到教师对其为人处事、工作绩能的认可。如果管理者的个性影响了教师对他们的信任,那么就会造成管理的低效和工作的低质。

二、矛盾冲突化解策略

沟通,简单理解就是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传递。它是一种通过传递观点、思想、感受和价值观而与他人相接触的途径,其目标是使接收者理解信息的含义。一个社会性的人,总要与他人进行沟通;一个组织,更不可能没有沟通而存在。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看,在一个组织中,如果没有沟通,管理者就无法了解必要信息,就无法发出进一步的指令,可能会导致目标无法实现;没有沟通,团队协作就无法形成;没有沟通,组织无法了解员工个人需求,更谈不上满足这些需求,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管理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沟通是学校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对于基层主管人(比如中小学的教研室主任)来说,用于沟通的工作时间大约占了20%—60%;而中层和高层管理人(比如校长)用于沟通的工作时间高达60%—90%”。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和意见,认为个人的工作成绩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肯定,其合理化建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采纳;工作环境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一个办公室内彼此老死不相往来。凡此种种,都会严重影响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如果细究一下抱怨的根源,我们就会发现,大都源于沟通不够、沟通无效或沟通障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沟通呢?有效沟通在管理中的意义何在呢?

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强调管理者在调动资源和整合资源方面的能力,要求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应实现三项功能:实现工作目标、满足个人发展、建立高效团队。要实现这三项功能,沟通是不可缺少的。沟通能使工作目标清晰,能使教职员工的角色和任务明确;沟通也能使个人的优势充分发挥,能使教职员工在工作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沟通还能使团队协同一致,从而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沟通网络的形成,其主要责任人和发起人都应是管理者,尤其是学校高层管理者,需要有意识地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营造知识共享、信息共享的环境,建立让教师充分表达思想与智慧的文化氛围。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要作到有效沟通,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沟通,建立沟通意识。努力营造沟通的环境,建立正常的沟通关系和渠道,比如例行的会议制度会使一些重要信息通过正规渠道传递,避免出现非正式渠道传播一些小道消息甚至谣言。沟通中还应特别重视非正式群体,要认真作好非正式群体的主要成员的思想工作。

2、重视沟通过程,关心沟通结果,提高沟通效率。沟通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总是涉及到两方面:传播者和接收者。从产生想法、发出信息,到接收和接受信息以及使用和反馈,中间经过了一段对信息进行解码、过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会出现损失和折扣。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信息的发出,还应关注信息的传递过程和结果,尽量减少信息的传递层次和无关信息的干扰,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效果。目前推行的“校务公开”,就是提高沟通效率的一种有效办法。

3、学会倾听和“移情”,善于换位思考。做为管理者,其角色不仅仅是发布命令者,同时还是教练和师长,他承担着建立团队的责任。因此,需要包容、需要尽量公平、尽量不带个人好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要求,给予理解并尽量满足那些合理的部分。

4、勇于并善于面对矛盾和冲突,而不是回避。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差距以及价值观、个人喜好的不同,也由于心理和物理的距离会导致出现误解和冲突,管理者应该正视矛盾,在不违反原则和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尽量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态度解决矛盾。如果回避矛盾和冲突,只会加重误解和不信任,在思想得不到统一的情况下,便会使很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扭曲,将孕育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二)工作目标制订要注重总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协调

为使学校总体与教师个体目标的协调一致,管理者在设置学校总目标前,应鼓励教师制订个体目标。管理者在广泛听取教师意见、综合教师个体目标的前提下,再制订既符合学校发展要求又能体现教师需要的工作目标,并提交教代会讨论和通过。这样,学校总体目标会更加合理、适当,易被教师接受并产生认同感,产生较好的期望效应,发挥更佳的激励作用。

(三)利益分配要注重勤奋性与实效性的兼顾

长期以来,管理者对教师的绩能评价和利益分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只问“勤奋”,这极易产生许多无实效性的形式主义做法。另一种是只问“结果”,这种做法忽视了教师所面临工作(学生)的原有基础,忽视了教师工作绩效显现的长期性。由此可见,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关键是要寻找到一种既能反映教师努力程度,又能反映教师工作成就的评价体系,尽可能兼顾二者,才可能消除利益分配不公带来的冲突。

(四)以师为本,期待适度

1、以师为本。无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还是为教师取得业绩提出要求,都要“以教师为本”。如管理者在管理压力的运用上,就要充分考虑教师个体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出恰当的工作要求,以充分调动和保护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如,在进行教师工作检查和考核时,也要以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为指导,力求做到严而有度,启发自觉。也就是说,管理者既要对教师工作严格要求,又要尊重教师,主动让教师参与管理目标和措施的制订和修改,使其自觉接受,主动遵守。

2、期待适度。“期待适度”同样也体现了“以教师为本”、为教师服务的思想。管理者对教师个体的期望应把握一个“度”,要学会角色置换,将心比心地为对方考虑,多为教师实现理想角色出谋划策,并要积极营造教师为实现理想角色而不懈奋斗的良好氛围。

(五)增强管理者的个性魅力

教师管理中矛盾冲突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管理者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管理者具有良好的各项素养和较强的驾御全局的能力,那么许多矛盾冲突的因子会在事发前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充分认识自己,加强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努力提高个性修养,要加强实践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注重听取来自教师的多层次意见,争取教师的广泛理解和全面认同。当然,作为教师应对管理者多加体谅,一切从工作大局出发。

总之,化解冲突,走向和谐,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工作,是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对此,我们应有清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