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财经专业“课堂导入”设计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中职财经专业“课堂导入”设计策略

易欢丽

摘要:要上好一堂课,精彩的课堂导入必不可少,不仅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针对中职财会课堂教学,对如何设计“课堂导入”部分,提出了独特的建议和策略,以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财经专业;中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导入,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在当前中职财会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不重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还是采用传统的复习导入、直接导入、讲评作业导入等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情绪低迷,学习兴趣不高。笔者结合近十年的财会专业课程教学经验,琢磨出了一些新颖实用的新课导入方法,现摘录部分案例如下。

一、热点分析、新闻式导入

运用策略:“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意愿,是影响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最直接因素。”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找准某个最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社会热点、经济新闻、时事要闻等做为课堂教学切入点,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导入,以激起学生好奇心,使学生怀着期待和迫切的心情,渴望马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课堂实录一:《基础会计》第七章第一节“财产清查概述”的教学导入

播放2008年5月12号四川汶川大地震视频画面,时间约3分钟,画面重在展现很多企业的厂房、设备毁损严重。视频播放完毕后,学生心里产生了很大震动,教师就此提问导入:“灾区企业受灾后,在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要开展企业重建,在企业重建前要先进行什么工作呢?”学生回答:“财产清查工作。”教师引入新课“怎么进行财产清查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财产清查内容。”这个设计意图不仅自然引出新课内容,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

二、情境创设、案例式导入

运用策略: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设计案例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调动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动机。案例设计要生活化、活动化、职业化和趣味化,并将导入的案例始终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中,做到前后呼应,通过巧设情境,将知识融入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案例中,吸引学生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堂实录二:《企业财务会计》中的“所得税核算”的教学导入:

设计情境案例:我们学校2005级财会班学生李平毕业后在温州森马公司从事会计工作,年底结算出利润(税前会计利润)300000元,企业所得税率25%。

1.企业经核定的计税工资为200000元,实际支付250000元

2.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业务招待费中有10000元超税法规定的予以扣除部分

3.税前会计利润中包括国债利息收入30000元。

李平同学计算出应纳所得税额=300000*25%=75000(元),结果在报税的时候受到税务部门的批评。

请问:李平在报税时为什么受到了税务部门的批评,今天我们带着这个案例来学习《所得税核算》后你就能找到答案。本例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个综合案例导入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将本课内容中的重难点即“应纳税所额的调整”融入其中,通过学习后使重难点得以突破。

三、实验展示、直观式导入

运用策略: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开讲先做一个演示或展示一些会计凭证账册等,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理解,把会计专业课程中抽象、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课堂实录三:《基础会计》的第二章“会计平衡公式”教学导入:

教师课前将一个物理天平放在讲台上。学生(愣了一下)充满好奇地问:“老师,今天上什么课?”教师演示:在天平两端同时放入相同重量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同时取下相同重量的砝码,天平依旧平衡。师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原理呢?”学生乐了:“天平的平衡原理,跟会计有什么关系呀?”教师引入:“会计原理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规律,那就是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间金额的增减,但怎样都不会破坏各要素间的平衡关系。即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会计平衡公式’”。这个演示不但是个好的开讲,而且贯穿始终,在新课的教学中,这个物理天平也成了很好的教具,为学习平衡公式提供了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四、岗位模拟、体验式导入

运用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受类型与记忆保持率密切相关,即“看到的记忆不深,听到的容易忘,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根据职业教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模拟环境,为学生设置模拟岗位群,进行角色模拟操练,进行以实践为目的的体验式教学导入,并渗透于整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实录四:《市场营销》的“推销策略——人员推销策略”内容教学导入:

课前先将教室简单布置为温州红日服装厂客户接待室,请一学生扮演客户,一学生扮演服装厂销售员,模拟推销员岗位向客户进行校服推销。表演结束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体验的是什么推销方法?”学生回答:“人员推销的方法。”引入“人员推销是企业市场营销常用的推销方法,刚才同学运用得如何,我们学习了本课内容—人员推销策略后再作点评。”这个导入奠定了课本课教学意图,不仅生动有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五、项目实践、任务式导入

运用策略:以与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的工作任务为核心,训练操作学生技能,使学生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任务意识,在提示任务、分析任务、尝试任务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

课堂实录五:《财政与金融》中“长期投资方法”的教学导入:

教师课前提出任务:同学们,今天课前老师给大家一个任务,四人组成一小组,假设给定每组20000元做为投资资金,要在两年后评定投资收益,请问这种投资属于什么投资?这20000元有哪些投资渠道和方式呢?怎么操作呢?

学生答:这种投资属于长期投资。可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

教师通过投影显示证券交易所交易情况后,导入:今天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投资任务来学习长期投资的方法。本案例导入设计意图是以任务为载体突出学习的学习主体性,最后课堂中通过学生任务的完成和展示来实现教学目的。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导入设计时还应注意首先要自然合理,导入即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开端,其次是要能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最后导入时还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带动学生。总之,导无定法,各有各的精彩,新课程下的课堂导入设计,要以创设自然、真实、和谐的课堂探究环境为第一要务,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冲突中激发学习热情;在体验过程、落实双基、发展技能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责任编辑: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