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王芳章琼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科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常见原因及防护的探讨。原因:人员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投入少;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不科学。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不了解、不遵从标准防护的行为普遍存在。防护措施:医院管理者应充分了解职业暴露感染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合理配置人员,积极开展培训,提高院前急救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添制防护设施,完善管理流程。

【关键词】院前急救;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79-02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院前急救机构设置、功能与职责、机构与网络建设、执业管理等设备逐渐规范、系统逐渐完善:现今,社会经济的繁荣,外出务工人员多,人口流动性较大,创伤病人及传染性疾病传播增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风险日益突出,尤其是处于院外的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人手短缺,防护设施、设备简陋,几乎所有的车载设备,和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没有正规的隔离消毒场所,由于在院前急救的现场急救中强调先救命,后治伤,最后辨病,以快、准、及时、高效为原则。密切观察病人情况,维持基本生命体征为主要工作方法。从而诊疗水平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淡薄,又无无专业人员管理,领导重视不够等诸多因素导致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大,直接危害医务人员的健康,值得人们深思。

1院前急救发生职业暴露常见原因

1.1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1作为急诊医学科分支的院前急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员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投入少,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在地市级及地市级以下的医疗机构中,尝试开展院前急救工作的科室都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无专业定向,一专多能。尤其是院前急救科的大部分医务人员,如急救护理人员兼收费、兼职仪器设备管理、急救医生代理门诊急诊室工作,随车司机俨然成为现场急救处置的副手。正因为人员短缺,更无法安排专职人员管理院前感染。而且院感管理工作无经济收入,地方政府几乎也无投入,全靠医院科室内部业务收入运转,同时医院的院前急救科底子最薄,在医院同等科室中收入低下,购置的诊疗设备,医疗器件价值低廉,环境污染相对较大。既无能力单独购买防护设施和安全注射产品,又无更多经费投入到人员配备与培训。

1.1.2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管理制度不存在,不健全,流程不科学。

和院内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性一样,院前急救工作中最常见的,最严重的暴露因素也是锐器损伤,尽管锐器损伤普遍存在,但是院内科室不仅有完善的报告制度,也有处置程序。而在院前急救的实际工作中要落实职业暴露报告则较困难,第一,无具体经办人以及后续的费用的支持:第二,甚至医院无相关制度,对院前职业暴露的危险认识不清。不少人简单认为只要病人血源性病原体检测“阴性“就没事,认为“损伤常见,问题不大”。不关注、不报告。有的发生职业暴露后,感到紧张、恐惧,甚至个别人不能正常工作,很少被管理人员重视,让员工失望,工作无安全感。发生暴露后相关检验和预防用药的费用医院科室不负担。在报告、处置流程上不科学。

1.2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不了解、不遵从标准防护的行为普遍存在

所谓标准预防是指视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除非被血液污染)都具有潜在传染性而采取防护措施。这样便可降低医患之间疾病传播的危险,是院感传播的有效控制措施。尽管标准防护已倡导多年,但院前急救的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不能预知病人是否是有传染性疾病,常对已经明确诊断的肝炎病人、HIV感染病人采取一般防护措施外,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如:回套针头帽、锐器与用后的棉签、棉球混放等,在条件简易的急救车内,发生锐器伤害比比皆是。也正式因为在传统的医学院的教育中,几乎没有开设“标准防护”的课程内容,而进入医疗机构之后没有系统培训正确的隔离防护知识和技能,又不重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故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缺乏正确的隔离防护知识和技能,对职业暴露及其危害认识不足,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2改善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和促进职业防护的建议

2.1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管理

对于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医院也同样应该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建立组织人员管理,切实履行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及标准预防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相关工作提出管理要求,形成院前至院内上报、登记、处理和跟踪的管理体系。这是维持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2.2加强领导重视是职业防护的关键

为使医院领导了解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职业防护的危害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同时纳入到医院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专业防护所涉及的医疗安全,也是医院对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承诺和使命。只有改变观念,加大投入,充分知晓职业防护是关心、保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并且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才能加大职业防护力度。

2.3加强对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养

通过教育改变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包括传染性疾病传播,暴露环节、影响暴露危险性的因素,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操作,掌握标准防护技术,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学习应急处理的正确方法,配合报告、登记、后续的检查和追踪。规范操作行为,培训方法可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如书面、讲座、演示、模拟录像或外出参观学习等。只有院前急救的医生、护士、司机、甚至保洁人员都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观念,才能做好职业暴露的管理和防护。

2.4提高职业暴露的报告率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发生后,及时、准确的报告管理部门,再对暴露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组织实施。并且及时向上下级反馈实施办法和后果,整合医院和社会资源为暴露的员工提供帮助。

2.5加强对职业防护设施的投入

根据国外的经验,预防职业暴露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除危害”,包括尽量给车载配备安全无污染的设备,提供人员和仪器的消毒场所,急救工作中尽量清除各种不必要或不安全的锐利器械,消除或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注射,多采取非侵入途径给药,保护医务人员,减少暴露发生的几率。

3小结

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性暴露风险是未知的病原微生物,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血源性传播疾病、社会压力、职业伤害等,尤其院前急救的特殊性质职业暴露感染风险大,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充分了解职业暴露感染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合理配置人员,积极开展培训,添制防护设施,完善管理流程、提高职业伤害的报告率,切实降低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保障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身心健康,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

[2]洪海兰,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护理研究,2004,18

[3]王斌全,赵晓云,院前急救的发展,护理研究,2008,22

[4]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守则,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5]高凤莉,医护人员锐器伤害与职业安全,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