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之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3

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之策略

代琼

◎代琼(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0)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69-02

摘要:现有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管理应当结合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经济建设、领导决策者提供精萃信息、制定科研项目服务。研究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势必为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信息资源

现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完善自身的管理,降低自身风险。只有确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加强人、财、物、内外部因素调控与发展,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突显现代图书馆的高效功能。

现代图书馆仅有丰富的藏书远远不够了,还必须提高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图书馆自己的数据库,与各科研实体、生产力、领导部门连网,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求快、求新的迫切需求。

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在于藏书资源的共享力度

藏书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当今社会人类知识急剧增长,各类图书文献高速出版,因此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将所需要的图书文献资料收集齐全,也没有必要全部收集。否则会浪费文献资源和有限的资金。在企业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与协调,开展文献资源共享,才能发挥各自的特色,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上各行业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非正式科技文献,他们都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但由于流通渠道的非市场性、资金紧缺等原因,给完整收集这些非正式科技文献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各系统各图书馆之间应该通过馆际协调,馆际互借、互相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的使用,也为各图书馆之间的协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在市场竞争上愈演愈烈的今天,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我国各生产企业正面临着来自于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压力。价格战、技术战、人才战……,如何能在竞争中“避实就虚,营造优势”这已成为当今社会保持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与经营者可从中掌握大量的实用信息,了解国内、国际技术及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搞好了,可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丰富的藏书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将为领导决策、企事业发展、乃至社会现代化的管理提供无穷无尽的文化、科技、情报资源。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在于提高管理与应用水平

图书馆不仅要成为资料库、信息数据库,而且应当成为思想库,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还应该有计划约请各行业的专家,依托馆藏的信息资源制定远景规划,设计研究课题,为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决策机构提供超前的服务。最重要的是使已有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有效运转,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现在不少图书馆搭建了内部信息的网络技术平台,建立了内部局区域网,培养了一批具有管理和计算机专长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如何实施信息化进程,如何解决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上存在的困难,实施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的系统咨询论证不充分,导致后期软件子系统繁多,体系混乱,难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岛”,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有效支撑图书信息化管理后正常运行的系统保障工作。因此图书馆管理应引进人才,加强馆藏的针对性、计划性。在争取领导支持、落实经费的同时,力争馆藏文献的专业对口,使文献的需求与文献的提供有效匹配。做到这一点必须深人实际、开展调研,及时了解信息化管理开发战略方面的特征,了解和熟悉信息化管理流程及所需的科技导向。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充分、有效地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源。

三、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在于服务手段与技术的创新

(一)手段与机制要创新。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整理工作是对馆藏文献加以登记、分类、编目和排序等,主要采用手工操作。在现在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图书馆管理手段创新就是从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转化为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都采用了自动化系统进行登记、分类和编目。但是大部分图书馆只限于传统的实体信息资源的借借还还和虚拟信息资源的浏览和下载,并没有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这类服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图书馆没有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管理信息系统。一部分图书馆开展了这类服务,但是采用的是手工方式,效率极其低下,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过程要把以文献为中心的组织形式改为以读者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并将新技术应用于业务工作中,重新设置图书馆的部门。具体来说,“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应从传统的采编、流通为主体的部门结构,转变为以业务基础建设部门和读者服务部门为主的组织结构。业务基础建设部门负责数据库建设和图书加工入藏工作。读者服务部门负责数据库的利用、咨询、检索和图书文献的借阅、流通管理工作。改变现有结构设置重叠、管理分散的局面,形成文献采编、文献开发一条龙的新格局”。

(二)服务与制度要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或下载图书馆的虚拟信息资源。图书馆才真正做到了24/7。可是,众所周知,图书馆数据库是收费的,只有利用校园网或馆内网才能利用数据库资源,如此一来,学校的一部分正在实习的学生就无法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所以,图书馆在原有服务形式的基础上应该开展新的服务。比如在省内建立一个虚拟参考咨询和文献传递系统。另外,还应该加强第二、三次文献开发以及网络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产品。三要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在日益专业化的时代,读者愈来愈趋向要求专业化、个性化的深层次的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对丰富的馆藏资源分学科地进行深入加工与开发利用。四是图书馆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如可以和院系联系,了解教师的研究领域及电子邮箱,推送合适的信息资源到教师的邮箱中。

另外,图书馆要重视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管理环境,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是图书馆管理的一种趋势。“传统的管理制度,较多的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不准这样,不许那样,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人性化管理主张“以人为本”构建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图书馆在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的时候,既应严格管理制度,又要注意用委婉、温馨的语句代替一些令人反感的语句,如“不准”、“不允许”等语句尽可能不要出现”,要多一些体现图书馆对员工价值和读者权利的认同,这样便于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融洽的氛围,便于图书馆更好开展工作。

四、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在于提供专门化和综合化信息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激烈争夺和控制的核心,信息产业正成为各国财富的主要来源。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服务的触角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服务的社会地位也不断地重新定位,从ISP(网络接入服务)到ICP(网上内容服务),都表明信息服务逐渐从初级服务向专业化服务方向演变,实现信息的产业化。在社会信息化、信息电子化和网络化趋势不断增强的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重新审视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战略改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和发展,图书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将直接参与市场经济,加强信息开发,优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产业化。1993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标志着全球信息革命又一个新时期的到来。在信息时代,

信息市场不仅具有“价值实现的解”而且具有“信息化一增值化”特征,这种特征加速了信息产品进入市场,实现价值的目的,把握了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相关因素、计量标准和计算方法,促进了信息产品的商品化、增值化。实践证明,社会对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强。社会分工愈来愈细,对专门化和综合化信息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强。

五、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在于全面客观地熟悉服务质量的治理

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由单纯的消耗型、享受型,逐步向以文化、服务为主的知识智力型、开发投入型转变,开始了从单一的物质消费到物质、精神消费并重的变革。消费的层次越高,文化内涵越大,消费的外延也就越广。因此,图书馆需要明确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在人们的休闲文化活动中,图书馆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图书馆需要象旅游、商业部门那样,及时研究各种带有趋势性的经济现象,随时关注人们享受闲暇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研究公众的消费心理,开拓适合社会需求的休闲文化市场,积极参与假日休闲文化市场的构建与运作: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更新观念,要建立以“为人民服务”的服务理念,必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够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建立多赢局面,服务质量治理是使图书馆、馆员、读者和社会取得共赢的治理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不是一个短期项目,服务质量治理必须成为日常治理的重要内容;重组图书馆服务质量治理机构。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的角度,对图书馆业务流程和服务质量治理进行重组,充分考虑知识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减少治理层次和重复作业。通过图书馆业务流程的重组,进一步体现新型的服务理念,以提高知识资产的治理效率和使用价值。

六、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在于知识服务最佳目标选择

(一)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挑战。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使信息获取日益方便、快捷和大众化。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类网络化信息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萌生、成长起来。图书馆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图书馆收集、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服务的基本职能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高低的首要条件。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网络冲破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网络是一个十分自由、广阔的空间,一个理想的存取和利用信息的空间,它越来越多的吸引个人和企业涉足网络信息服务业,与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展开竞争。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借助网络可以很从容、很有余地选择信息机构。网络使图书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它已由“文献中心”演变成“用户中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逐步边缘化,图书馆的“中介”地位和“专业”作用也受到挑战。

(三)图书馆知识服务精品化。知识经济时代,专业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尤其是从事高科技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用户,他们已不再满足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识服务,而是需要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这就需要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形成重要的“知识精品”,供其使用。

(四)建立丰富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信息数据库。图书馆要进行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必须建立丰富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才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各种需求。①建立管藏书目数据库。②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③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④建立馆藏文献信息开发数据库。

七、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在于建立实用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信息获取途径日益方便、快捷和大众化。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平台,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突破了图书馆的物理界限,实现了图书馆的异地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这种能够同时提供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服务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强化了图书馆服务的能力,这些服务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智能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征,能够提供全新的个性化服务。

信息时代,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读者,他们已不再满足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识服务,而是需要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所以,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将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而图书馆员是实现这些转移的关键,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能胜任知识服务的知识型馆员是现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战略举措。

21世纪将是图书馆形成社会知识中心的世纪。图书馆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发挥知识导航的功能,成为馆内服务与网上服务相结合的高度现代化的知识网络。在数字化领域,图书馆将更加重视知识管理,在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图书馆将进一步展示其知识管理的功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心移向网络,开发网上信息的描述、管理和服务技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更多的特色资源和常用资源数字化,通过元数据的应用和普及,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研究,使之更加有序化,最终形成知识库,供用户使用。作为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其传统的服务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满足不了现代客户的多种需求,现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其服务必将从传统的文献服务转化为知识造取与存储、知识重组与再生产、知识配送与输出为内容的知识服务,图书馆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玉田.知识经济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兰州商学院学报,2000(1)

【2】陈爱燕,于爱君.全文信息上网与知识仓库建库管理系统.信息技术,2000,(7)

【3】赵建梅.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图书馆论坛,2002,(8):92-93

【4】孟雪梅,刘岩芳.图书馆资源运行方式及支撑理论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1,(3)

【5】王群,敬卿.以人为本,走创新发展之路[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3):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