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例儿童中毒原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192例儿童中毒原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范方琼刘明卫

范方琼刘明卫(泸州医学院附属隆昌医院儿科642150)

【中图分类号】R7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1-0186-02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中毒的威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间我院儿科收治住院的192例中毒儿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儿童中毒原因以药物中毒为主,常为误服药物,多见于1-3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累率较高,分别为140例(72.9%),76例(40%)及50例(26%)。结论1-3岁为儿童中毒的高发年龄,误服药物为中毒的主要原因,中毒易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儿童中毒的危险因素呈多样性,认识上述危险因素对预防儿童中毒有重要意义。

大量毒物突然进入人体,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急症称为急性中毒,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2007年元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住院中毒儿童192例,本文对其中毒原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年元月至2009年12月3年中共收治住院中毒儿童192例,其中男性111例,女性81例。年龄1-18岁,其中1-3岁120例(62.5%),>3-7岁30例(15.6%),>7-12岁32例(16.7%),>12岁9例(4.7%)。住院天数1-20天,平均(5±2.5)天,中毒至就诊时间1-23小时,平均5小时。痊愈138例(71.8%)好转53例(27.6%),乙酰胺中毒致死一例。根据《实用儿科学》标准进行分组:0-3岁为婴幼儿组,>3-7岁为学龄前儿童组,>7-12岁为学龄儿童组,>12岁为少年组。诊断标准及分类参照根据疾病分类(ICD10)中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划分方法。

1.2中毒原因:中毒途径和毒物种类,中毒原因包括误服、自服毒物等,以误服多见。中毒途径包括经口、皮肤和静脉注射等。毒物种类有药物、食物、农药、灭鼠剂、杀虫剂和化学毒物等。以药物中毒占首位。

1.3不同年龄儿童的中毒特点:1-3岁儿童误服中毒高于其他年龄组,>7岁的学龄儿童组和少年组自服毒物者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组。

1.4中毒导致脏器损伤情况及临床表现:本文单个脏器受累82例(42.7%),2个脏器受累80例(41.7%),3个以上脏器受累30例(15.6%)。

1.5治疗方法:根据中毒途径和毒物种类,对192例中毒儿童均给予针对性清除毒物,促进毒物排泄,特效解毒剂,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治各脏器功能衰竭等常规治疗。

2.讨论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缺乏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属于中毒发生的危险群体。在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例意外伤害需要急诊处置和入院治疗。①本文资料显示,中毒儿童的男女性别比为1.37:1,这可能因为男孩天性好动,爱探索,不愿多受约束的性格特征,以及家长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和保护方式不同有关。在年龄分布中,1-3岁的患儿占62.5%,这个时期的小儿活动能力强,好气心强,但又缺乏辨别能力,如家长疏于防范,照顾不周,则易造成误服中毒,多数患儿来自农村,因为农村儿童接触农药、鼠药的机会比城市儿童多,且家长忙于农活,缺乏对儿童安全教育,故要加强对农村儿童家长的安全教育和宣传。②值得注意的是>7岁组儿童中,自服药物者占17.1%,这部分儿童往往因成绩不好,父母打骂,老师批评,学习压力过重等。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能正确面对而发生自杀行为,故应加强儿童健康心理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从而预防不幸事件的发生。

中毒毒物种类分析显示,药物中毒占首位,以镇静、安眠、抗惊厥和抗精神病药物居多,家庭常备的解热药、感冒药物也是儿童中毒的常见毒物,家用杀虫剂、消毒剂和防腐剂等的使用,也增加了儿童中毒的风险,因此,加强家庭药物及清洁用品安全储备教育,可能减少儿童意外中毒的发生。

根据WHO第56次世界卫生大会的报告,每年大约有5万名从出生到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中毒。③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急性中毒的治愈好转,转高,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死亡和残疾病例,对家庭造成的伤害是终身的,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和经济损失。因此,防治儿童急性中毒任务紧迫,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第一,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正确储藏家庭内毒物,确保家中毒物存放安全,预防误服。第二,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许积德.重视意外损伤的预防[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4):252.

[2]游锦安,林泽想.儿童急性中毒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1:22(8):1046—1047.

[3]娄丹,张国秀.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6):58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