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中耳炎并发症的概述及护理

/ 1

耳源性中耳炎并发症的概述及护理

郭燕

郭燕(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昌邑2613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269-02

由于中耳、乳突解剖上的特殊性,急、慢性中耳乳突炎极易向邻近或远处扩散,由此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称为“耳源性并发症”(otogeniccomplications)。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临床技术的改进更新以及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使其发生率显著减少,治愈率显著提高。但也正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其表现不甚典型,若疏忽漏诊会造成严重后果。

耳源性并发症临床上以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为多见,老年体弱,免疫力差,致病菌耐药及毒力强也为导致耳源性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局部骨质破坏缺损使炎症向颅内外蔓延而引发各种并发症为临床最常见的途径。表现有:长期耳流脓史,脓量突然增多或减少,伴耳痛发热和头痛,并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及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强。

1临床表现

成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向外耳道内放置水溶性粉剂的病人易发生耳源性并发症。

一般分为颅内颅外并发症两大类。

常见的颅外并发症包括:耳后鼓膜下脓肿,耳源性面神经瘫,耳源性颈深部脓肿和迷路炎等。

临床特征:耳后乳突部皮肤红肿疼痛形成脓肿或有波动感。迷路炎有阵发性眩晕。

常见的颅内并发症包括:硬脑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耳源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寒战高热,高热呈弛张热,眼底视乳头水肿,恶心,喷射状呕吐,晚期昏迷,危及生命。

2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

(1)给予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多维生素、多纤维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开塞露肛纳或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2)耳源性并发症尤以颅内并发症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翻身时避免头部突然大幅度转动,避免大力拍背咳痰。

(3)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可适当加床栏或用镇静剂。

(4)昏迷病人应按昏迷常规护理。勤翻身和更换被褥,防止褥疮发生。

(5)及时抽血查电解质,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使其保持平衡,术后限制饮水量,每日1000毫升左右。

2.2对症护理

(1)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意识,瞳孔,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注意有无面瘫,偏瘫,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和眼球震颤出现,若病情变化,要及时通知医生。

(2)对于持续高热的患者,给予50%酒精和温水擦浴,效果不佳时可遵医嘱给予消炎痛栓50mg纳肛等药物降温,保持温度在37℃~38℃,减轻高热给患者机体造成的消耗。

(3)面瘫的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鼻唇沟是否变浅、额纹消失情况、鼓气是否漏气、眼睑能否闭合等。给予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指导面肌锻炼,用手掌按摩患侧面肌。

(4)术后加压包扎伤口,严格观察敷料局部情况,注意有无渗液,如渗液明显,要协助医师确诊,当怀疑为脑脊液耳鼻漏时,应该禁止填塞外耳道或鼻孔,禁止使用滴耳剂滴耳,及冲洗外耳道,以避免造成逆行感染,防止污水流入外耳道。

(5)避免引起颅内压升高的举动,如用力咳嗽、擤鼻等,如颅压明显增高,可行降颅压治疗,给予20%甘露醇125ml,2~3/日,但是必须确认漏口修补后才能进行脱水药物,以免低颅压引起气颅,以及气管插管等各种急救物品。

(6)预防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合适的抗生素,选择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静脉滴注。局部经常要消毒处理,不要填塞,防止逆行感染,加强口腔护理,定期漱口。患者应安排在单间,没条件者应该和化脓性感染者分开,房间要定期紫外线消毒,不设陪护,减少人流量,防止交叉感染。遵医嘱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或其他相关药物,持续至切口完全愈合为止。适当控制输液量,维持轻微失水状态。务必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以应抢救之需。

(7)疑有耳源性并发症者,忌用镇静、镇痛剂,禁用阿托品类药物,以免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8)若疑有脑脓肿者,尚需剃净头发,以备紧急钻颅术。

2.3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及病人家属的忧虑。多数患者,听力受损,治疗时间长,病情反复,花费大,及担心治疗效果,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甚至拒绝治疗,直接影响病人的饮食和睡眠,使神经、体液调节处于紊乱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要对他们做好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详细讲解疾病的原因,介绍成功经验,以取得患者信任,能够起到更佳的效果。

加强卫生宣教,使群众了解耳源性并发症的有关知识,有病及时就医,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