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ICU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ICU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魏卿

魏卿(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ICU四川彭州611930)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ICU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ICU行CVP监测的急重症患者120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CVP与动脉压(BP)相结合在临床用药和补液的情况。结果:CVP与动脉压(BP)相结合分析,能有效反应患者临床症状。结论:测定中心静脉压对临床急重症病人监测体征有着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186-02

随着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监测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广泛地在ICU应用于临床急重症病人[1]。现将我院近年来对120例深静脉置管病人进行CVP监测的情况回顾分析,并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ICU行CVP监测的急重症患者120例。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最大的81岁,年龄最小的17岁,平均(56.4±7.7)岁;大中手术38例,各类休克37例,严重创伤24例,急性循环功能衰竭14例,大量快速输血补液14例,接受完全肠外营养3例。监测时间为1~5天,平均2.4天。

1.2方法

1.2.1静脉选择单位。经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经右侧腹股沟大隐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

1.2.2中心静脉搏压测定装置,用直径0.8~1.0cm的玻璃管和刻有cmH20的标尺一起固定在输液架上,接上三通开关与连接管,一端与输液器相连,另一端接中心静脉导管。也可用心电监护仪,通过换能器,放大器和显示仪,显示压力波形与记录数据。

1.2.3管前将连接管及静脉导管内充满液体,排空气泡,测压管内充液,使液面高与预计的静脉压上。

1.2.4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后插入静脉导管,无论经锁骨下静脉、颈骨静脉或股静脉穿入导管时,导管尖端均应达胸腔处。在扭动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静脉导管相通后,测压内液体迅速下降,当液体降至一定水平不再下降时,液平面在量尺上的读数即为中心静脉压。不测压时,扭动三通开关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以补液并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

2临床应用

CVP正常值为5~12cmH2O(0.4~1.2kPa)[2]。

中心静脉压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3]。

测定中心静脉压对了解血容量,心功能、心包填塞有着重大意义。可了解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是低血容量性的还是心源性的;少尿或无尿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肾功能衰竭。

2.1CVP指标临床意义

2.1.1CVP正常:5~12cmH2O(0.5~1.2kPa)

中心静脉压并不能直接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它所反映的是心脏对回心血量的泵出能力,并提示静脉回心血量是否充足。

2.1.2过高:CVP>15~20cmH2O(1.5~2kPa)

CVP过高,提示补液量过多或过快,右心衰竭,血管收缩,心包填塞,急性或慢性肺动脉高血压,机械通气或高呼气末正压。

2.1.3过低:CVP<2.4cmH2O(0.24kPa)

CVP过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如失血、缺水等)、血管扩张、血管收缩扩张功能失常(如败血症等)。

2.2CVP与动脉压(BP)相结合在临床用药和补液情况(详见表)

表CVP临床用药和补液参考

CVPBP临床意义处理方法

低低血容量不足充分补液

低正常血容量轻度不足适当补液

高低心功能不全/容量相对过多强心,舒张血管

高正常容量血管收缩,PVR高舒张血管

正常低CO低,容量相对不足补液实验

3讨论

中心静脉压是测量近心端大静脉的压力。

关于CVP正常值,多数界定于6-12cm或者5-12cm,本文选用CVP正常值标准为5~12cmH2O(0.4~1.2kPa)。

临床上CVP常用此法监测外周循环与心泵功能状态。连续观察其数值变化。对处理休克有重要指导意义,适用于严重休克,原因判断困难;尿少或无尿,原因不明;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难以保持平衡时;大量补液,输血时,即可作为有效的进液途径,又可监护进液量及速度。

也研究认为[3],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导管末端位置、回心血量、血管张力、右心室的顺应性、三尖瓣、胸腔的压力、呼吸机等。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心静脉压存在着个体化差异。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意义在于补液冲击试验,在于持续的测量对照。

也有研究认为,CVP监测临床补液应用上,要注意不能有效判断左心功能和肺水肿的情况(漂浮导管、连续心排监测可弥补不足);要注意干扰因素较多,强调连续、动态监测;联合血压、尿量,综合判断;要注意必须结合临床,不能完全依赖。

从安全角度考虑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在中心静脉压升高之前,肺水肿可能已经形成,甚至已经处于危险状态。因此通过肺动脉插管测定肺动脉压,可为终止或减慢输液提供早期警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果未作肺动脉测压,应在中心静脉压升到7~10cmcmH2O减慢输液速度,以便有时间对输入更多液体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评估,从而降低肺水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娜;杨争;刘丽红;;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在ICU重度颅脑手术后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年04期

[2]谢天麟.急危重症监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7-308.

[3]陈萍;中心静脉压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态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