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源计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企业能源计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鲍丹

鲍丹

徐州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江苏徐州221000

能源计量作为有效利用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技术手段,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工业生产领域,能源计量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但是,从占山西省200家重点节能企业节能目标80%的130家企业能源计量与节能调查结果中发现,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能源计量组织机构不健全;三是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检测率低,管理水平落后;四是企业能源计量最高标准建立少,装备水平低;五是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差;六是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低。

1当前企业能源计量待解决的问题

1.1立法的缺失

主要体现在现行的能源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对能源计量的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涉及能源计量的法律法规有《计量法》和《节约能源法》两部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100多件。但从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可操作性上看,没有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的、比较全面的、有利于推进节能工作的能源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缺乏对计量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的法制要求。能源计量技术标准中,2006年颁布的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虽然对用能单位计量器具管理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要求,但也缺少对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要求。

1.2计量设备普遍配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

不少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普遍存在配备率不足、精度不符合要求及检修不及时的问题。用能单位对电力的计量设备配备率较高,但是对生产用水等普遍存在计量不足。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能及时更新,导致计量不准。

1.3能源管理部门人员配置不合理,自动化程度低

用能单位未能配置相关专业的能源管理人员。有些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缺少系统的能源计量知识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

很多用能单位的计量还处于人工抄表阶段,浪费人力物力,频频出现漏记、错记等问题。

1.4器具不达标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检定率尚不符合国家能源计量标准的要求,有些能源计量器具老化、落后,导致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明显降低。

2企业能源计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鉴于企业在能源计量上的诸多问题,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改进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

2.1完善管理机构,成立能源管理中心

2009年10月14日,财政部、工信部下发《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647号),明确提出:“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在工业领域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作,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示范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能源中心应该是代表公司统一进行能源调度、能源管理和节能的部门,其核心任务应该是:(1)管辖和管理公司范围内的能源活动;(2)信息流和能源流的集中监控;(3)计划值为先导的集中一贯制能源管理;(4)环境经营与能源活动相结合;(5)集中化、扁平化的调度管理和生产组织。

2.2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技术体系

建立和实施能源计量技术体系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奠定“先行”的计量技术基础;二是为用能单位及用能设备完善程度评价提供科学公允的保证;三是为社会、企业、能源用户的合理配给、正确厘定、公平交易提供计量技术条件;四是为政府制定节能政策和节能宏观控制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依据。

2.3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根据企业自身用能特点,严格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节约能源法》和《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长度(L)、热学(T)、力学(F)、电磁(E)、化学(S)五类进行细分,合理配备仪表,安装准确到位。

2.4提升能源计量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

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承担起能源计量工作责任,满足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计量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计量管理,对原始计量数据的归档、对计量器具的定期检修都要细致认真,确保计量数值准确,能源中心可以实时掌握企业能源情况。

2.5改进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流程

依据GB/T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依托企业能源中心,识别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工艺,分析计量过程要素,及时从能源中心数据平台反馈计量器具和计量数据情况,分析数据异常变化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结束语

计量工作无论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还是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推动能源计量工作的深化、发展和完善,光依靠规章制度、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入法律机制,应用法律手段加以约束和规范企业计量工作,使企业的计量工作步入法制化的健康轨道,使能源计量工作扎根于企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