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例仪器计数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1133例仪器计数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分析

查卫琴

查卫琴(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检验科671000)

【中图分类号】R446.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081-02

【摘要】目的探讨sysmex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部分血小板检测结果偏低的原因。方法对1133例本院住院患者分析仪法,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标本进行显微镜计数及血涂片观察。结果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及血涂片观察结果,部分与仪器结果不符,多偏高。结论仪器检测血小板偏低时不能轻易发出检验报告,必须显微镜计数及血涂片观察血小板数量及形态后方可发出,以确保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血小板减少血涂片血小板计数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收集2011~2012年本院住院患者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标本1133例。

1.2试剂和仪器日本sysmex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液、鞘液、溶血素、清洗液及质控液、校准液均为进口原装配套,由希森美康公司提供。手工镜检血小板稀释液为1%的草酸铵溶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配制[1],4℃冰箱保存。

1.3方法仪器法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书操作。复检,吸取每天仪器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100×109/L者静脉血20ul置1g/dl的0.38ml草酸铵稀释液内,静置10~15min后显微镜计数,同一份标本计数2次,误差小于10%,取2次均值报告,误差大于10%时做第3次计数,取2次相近结果的均值报告。同时制备血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细胞分布均匀的体尾交界区血小板数量及其形态(正常可见8~15/油镜视野),无大量血小板凝块,无大量大型血小板。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血小板均值/视野)×(总红细胞计数值<109/L>)/(200红细胞/视野),其中,200红细胞/视野指每油镜视野红细胞均值最佳为200个[2]。

1.4质控

1.4.1室间质评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及显微镜形态学参加卫生部及云南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活动,连年优秀。

1.4.2室内质控每批次标本(一个工作日)高中低水平的质控品最少各做一次。

1.5统计所有数据均用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下表。结果显示1133份标本,所有复检结果明显高于仪器法,且

表1仪器和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对比(x-±s,×109/L)

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本次统计分析未发现手工法计数较仪器偏低者。

3讨论

3.1血循环中血小板来自于骨髓,寿命为7~10d,然后被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清除。血小板减少是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少于100×109/L[3]。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按发病机制一般分为三类: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和分布异常。根据临床要求本院制定不同的危急值标准,如血液科和消化科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危急值下限要求定在30×109/L,其他科室<50×109/L。临床上一般认为血小板<50×109/L应预防出血;血小板<20×109/L时,出血危险加大;当血小板<10×109/L时,易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胃肠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假性血小板减少,本质是血小板聚集成团块[3]、血小板体积和形态的变异。仪器计数血小板的方法为电阻抗法,将大于36fl脉冲的血小板计为红细胞,而聚集的血小板团块,由于不被溶血素溶解,根据团块的大小,将其脉冲信号计入相应的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小血小板(即体积小于7fl的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时,仪器检测不到脉冲信号。形态改变时,仪器也检测不到脉冲信号。笔者通过1133例标本显微镜复检分析,认为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3.2血小板体积增大、减小或畸形发现某些疾病如血液病、恶性肿瘤的化疗患者、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某些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及一些HIV阳性患者等,因药物作用或疾病本身引起血小板形态及大小的改时,仪器检测结果呈假性偏低。

3.3凝集用血常规标准抗凝管,抽取的血量比例不合适,血量过多会引起相对抗凝力度不足,使血小板聚集,计数减少。EDTA—K2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依赖性减少,是由于EDTA盐抗凝剂使血中血小板互相聚集或堆积,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标本放置时问太长,血小板易于黏附、聚集和破坏,时间越长,破坏越多,引起血小板计数偏低;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时,血小板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凝集性增高,使其假性减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内皮易损,致血小板易凝集不容易解散,常导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等。

3.4临床治疗过程中,某些药物会引起卫星血小板的形成,从而血小板总数减少,如高镁血症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4]。

综上所述,全自动血细胞计数采用EDTA—K2抗凝剂,其普遍性、重复性、可靠性、合理性、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因EDTA抗凝剂等诸多因素单一或累加效应,引起血小板聚集而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不容忽视[5]。血小板计数应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分析前、中、后质量保证体系。对患者的结果有疑时,建立标本复审处理机制。通常直接用EDTA-K2抗凝血标本,进行血涂片瑞氏染色,从血片观察血小板聚集的情况,如血小板大量聚集或血小板分布并不减少,则通过红细胞和血小板比或每个油镜下血小板数量例判断血小板数量.同时观察血小板的大小和形态,或者采用末梢血直接稀释得到正确血小板结果。所以手工法血小板计数、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形态、数量,对于仪器血小板计数结果异常的复检,仍为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6—137.

[2]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66-67.

[3]刘铁,牛周萍.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致血小板依赖性凝集79例分析.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18(3):33—34.

[4]鲁家才,李明.血细胞分析时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3):284—285.

[5]曾婷婷,左成华,郭曼英,等.光学法血小板计数作为低血小板标本复检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