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周义娜

周义娜(河南洛阳解放军150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471000)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67-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演变,心肌酶谱增高及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进行性改变,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律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常见急重症,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观察病情,及早做出诊断,积极抢救和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科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1.常规护理

入院后立即将患者收治在心内科监护病房,专人护理给予氧气吸入和心电监护、床旁备好心电图机、除颤仪、急救车等抢救器材,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卧床期间,需做好下肢的活动锻炼和皮肤护理,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的发生,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协助病人进食、洗漱及大小便,满足病人生活所需。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接诊后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有利于抢救用药,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溶栓治疗,维持血压稳定,补充血容量,调节水电解质,随时准备静脉给予抢救药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增加心脏负担。

3.疼痛护理

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疼痛压榨感,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疼痛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缺氧加重,促使梗死范围扩大,易发生休克和严重心律失常,因此,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应用吗啡止痛时注意观察呼吸功能的抑制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

4.氧气护理

给予吸氧,吸氧是治疗心肌梗死中的重要措施,一般采用鼻导管或双腔氧气管法,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早期足量的吸氧有利于减少梗死面积的扩大,进餐或排便后以及自我感觉胸闷时,应及时通畅有效的吸氧。

5.饮食指导

第1日可进食流质饮食,2-3日改为软食,宜进低盐、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避免浓茶、咖啡及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进食低脂、低胆固醇及低糖饮食,心功能不全者,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

6.排便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由于卧床休息,进食少,胃肠蠕动功能减弱,使用吗啡等药物,易引起便秘,排便时用力过度,易诱发心力衰竭、肺梗死甚至心脏骤停,因此,对此类患者必须加强排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指导病人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的食物或服用蜂蜜水,每日并进行腹部环形按摩,促进排便,也可常规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7.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的发生,不仅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心理反应,还会对整个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在病人身边,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于病人家属同时要做好思想工作,及时了解病人家属的需要,共同消除思想顾虑,使其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避免不良心理因素影响而加重病情。

8.出院指导

病人应视自己的病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掌握运动强度,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剧烈运动等,保持情绪稳定,防止疲劳,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防止过饱,戒烟限酒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衣服,避免寒冷,防止感冒受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坚持按医嘱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知识,正确认识疾病,防止或减少诱发因素及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恢复健康,告知病人注意事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习惯,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陈金美.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中国当代医药,2011,2(18)4:115-116.

[2]王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27)4:374-375.

[3]李秋萍,范秀珍.内科护理学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