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职业损伤与职业防护意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医疗职业损伤与职业防护意识的探讨

李泽仙朱松

李泽仙朱松(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人民医院手术室663200)

【摘要】目的做好职业防护,有利于从业人员的健康持续发展,认识医疗职业损伤,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从而减少职业暴露,为职业防护打下牢固基础。方法将医疗职业损伤进行分类,做成问卷调查表,在2009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对本县级两家医院100名在职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率91.30%,职业暴露知晓率90.22%,职业防护意识最低,单项最低率为14.13%。结论在医疗护理操作中要减少职业损伤,避免职业暴露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将他们所学到的防护知识转化为行动,从而保证医疗护理学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医疗职业损伤防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276-02

表一:职业防护意识调查表

1资料与方法

在2009年09月-2013年09月期间,对本县级两家医院10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其中护士58名,医生34名,年龄19-44岁。

2结果

有9.78%的医护人员不知职业暴露的含义,而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很低,单项最低为14.13%。

3讨论

3.1医疗职业损伤种类繁多,能将医疗职业损伤总结分类一一列出的医护人员很少,仅为32.61%;职业防护知识正在普及,但仍有9.78%的医护人员不了解职业暴露的含义;仍有8.70%的医护人员未曾受职业防护培训;而有96.74%的医护人员需要防护知识相关信息。这就说明大家对防护知识的关注,也提示管理者加强系统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2大部份医务工作者对物理性损伤缺乏认识,防护意识薄弱,如、电除颤放电时所有人体不能接触病人及病人的床沿;紫外线灯、臭氧机开关设在门外避免开关时损伤自己;在护理操作中护士有意识调整正确操作姿势,不使脊椎受力增加,从而减少颈椎及腰椎疾病;作胸外心脏按压时操作者调整正确姿势,不使操作者肌腱拉伤;特别是针刺伤,在调查中有93.48%的人受过针刺伤,而防护意识很低,有55.44%的医护人员没有留护针帽及穿刺完毕将针头单手回套针帽内的习惯,有40.22%的医护人员不知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预防部份针刺伤及减少多次穿刺的危险。所以针刺伤方面的防护还缺少认识及支持系统,有关管理部门应有相关的制度及防范措施,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

3.3在这次调查中大部份医护人员对HIV的传播途径及防护意识都很强,而对HBV、HCV缺乏认识及防护意识薄弱,这就表明人们对艾滋病病人表现出最为关注及恐惧,而对乙肝、丙肝则缺乏认识,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统计:从1985—1999年间有191名医务人员感染或可能感染HIV,每年大概有400万人感染HCV,1983年有17000多医务人员感染HBV,并提示针刺伤导致HIV、HBV、HCV感染的危险度分别为0.3%、3%、3%-5%[1]。据报道:医疗护理员人经皮肤损伤暴露于HIV感染者的血液后HIV感染率为0.3%,而湖南长沙某大医院1998年医务人员HBV阳性率为1.62%,到2000年增到5.03%;遵义中心血站对义务献血的医务人员监测感染HCV的概率为0.72%[2]。经以上数字表明,无论是任何血液及体液传播的疾病都得引起医护工作者重视并采取防护措施,对必要的病人作常规检测,对阳性者有明显标识。

4结论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狠抓医护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是避免职业暴露的关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在医疗护理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广大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并没有随理论知识的增加而增加,在职业防护方面没有做到学以致所用,表现出防护意识薄弱或有意识无行动,如何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将他们所学到的防护知识转化为行动,从而保证医疗护理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是医护管理者以及医护工作者自身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2]黄勋,易霞云,黄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2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