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探讨李长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探讨李长龙

李长龙潘永霞

石嘴山市土地整理中心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最近几年,为了有效的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很多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土地整理,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也将土地整理工作当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我国土地资源集约化的实现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土地利用率也并不是很高,所以就需要通过土地整理工作对这种现象予以充分的管理和控制。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模式

1土地开发的概述

土地开发是指根据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在一定区域内,采取行政、经济、法律以及工程技术等的手段,进行土地的开垦、复垦和平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的行为。当前正是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供求矛盾和资源利益冲突的凸显期。加强土地管理,严把土地“闸门”,坚守耕地红线,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有效手段。

从当前耕地保护工作形势看,导致耕地减少的因素可概括为“占、毁、调、退”四个主要方面,而增加耕地面积的因素只有一个,即土地开发整理。其增地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通过调整田块布局、归并零散地块以增加耕地;将废弃地恢复成耕地;将宜农未利用土地开垦成耕地。土地开发整理是从耕地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来落实耕地保护任务的,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清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努力提高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将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从重视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既要多造地,更要造好地,真正发挥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功能。

2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任务

2.1提高耕地有效面积

要充分利用土地开发整理的各种手段与方法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要变废为宝,不仅要将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压占、塌陷及污染破坏的土地进行修复再利用,也要将在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及风沙等自然灾害中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如此,以弥补建设用地对耕地的挤占,维护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2促进城乡一体化

土地开发整理与城乡现代化建设有着互相促进的关系。城乡现代化要求土地开发整理进行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而土地开发整理又为城乡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所需的广阔土地资源。土地开发整理要以建制镇为单位,结合小城镇建设,按计划、循步骤地使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并推进城乡一体化。

2.3改善人地对应关系

为适应社会生产力要求,以土地开发整理为手段,调整并改善土地利用过程中,人与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通过人地关系的微调,可以集约利用各类利用率低下及零星废弃的土地,为土地开发的合理布局及重大工程提供实际依据。

2.4增强土地生产能力

采用先进的土地利用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来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及生态状况,保持和增强土地的再生产能力,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持续提供所需产品。

2.5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开发整理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并协调短期利益、长远利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先决条件,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并重,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持续、有效、健康发展。

3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整理模式

土地整理模式是土地整理工作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由特定的土地整理要素和自然地域单元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二者在特定的规划和安排下进行组合,同时在组合之后还要正式的投入运行,这样就产生了土地整理的固定模式,此外,其还要按照地域的实际特点以及土地整理的目标以及运作的具体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处理。

3.1地域特征

建议土地整理模式划分中自然地域的划分采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分区,具体区域为:东南沿海区、环渤海区、东北区、中部区、西南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区和青藏高原区。

3.2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

基本农田整理应本着。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理,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排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3土地整理目标

3.3.1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为中心功能的土地整理模式

该模式要实现的土地整理目标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等。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理模式,主要由以下土地整理内容和措施构成:为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如荒地、荒坡,荒潍的开发利用、废弃地的重新利用,如灾毁地、矿区废弃地及污染土地的整治和重新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复耕,如宅基地的退宅还耕;零星地类整理。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理模式的中心内容是改造中低产田,根据造成农田低产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

3.3.2以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土地整理模式

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工矿用地和居民点建设用地。它主要包括废弃工矿用地整理及农村宅基地整理。

3.3.3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中心功能的土地整理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内容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为利用地,灾害防治、农业生态景观建设。合理保护未利用土地模式的主要措施包括天然林地区的封山育林、荒地的植树造林,部分适宜开发为农业用途的适度开发。景观生态型土地模式则必须坚持不破坏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前提,保证土地利用在生态阀值之内,在土地生态环境容许限度之内进行整理。

3.3.4以经济增效为中心的土地整理模式

土地整理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经济行为,其意义和前途不仅取决于自身,而且必须与城市发展、城市土地配置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这里的土地整理类型模式界定为以土地整理中心功能为依据的土地整理模式。

3.4土地整理运作方式

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资金筹集方式可以分为国家与各级政府联合投资的方式、政府与企业或农民联合投资的方式以及中外合资的方式。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整理多采用国家与各级政府联合投资的方式,投资主体是国家、市级政府和区县政府或乡镇政府,也出现了地方政府与企业或农民联合投资的方式和中外合资的方式。根据经营主体的差异,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国家组织大规模的土地整理方式,农户组织整理方式、集体组织整理方式、土地入股联合整理方式与土地整理公司组织整理方式。

结束语:综上所述,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编制和项目确定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凡开发荒山、荒地、荒滩,都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生态退耕地区,要加大平坝区、川地等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力度,只有搞好土地开发,才能缓解人口、资源及环境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李士成,《搞好土地开发的管见》,《宁夏农林科技》2002.6.

[2]李植斌,《开发区土地开发与管理问题》,《衡阳师专学报》2003.3

[3]曲晨晓,《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36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