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对策

李双锋韩志慧

李双锋韩志慧

(内蒙古包头市中心血站药械科01401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市医院2012~2013年3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结果:2012~2013年,约4200例患者在我院进行输血,36例出现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1%。5例全身性皮疹,3例急性溶血性反应,10例过敏反应,其余18例均为发热反应。4例洗涤红细胞,12例机采血小板,其余20例冰冻血浆。可见,在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热发生率最高,与其他输血内容相比,冰冻血浆输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确保输血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输血不良反应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065-02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采取预防对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输血安全性。本文对我院2012~2013年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市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输血患者共4200例,输血不良反应36例。根据卫生部相关要求,在献血者献血前,均进行了常规体检,并询问了关于献血者饮食、病史、休息、睡眠以及用药等情况,所有献血者均与献血要求条件相符,均严格按照无菌采血规程进行采血操作。对于输血患者,均采用卡式配血法和生理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向患者发放输血不良反应调查表,由专人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输血患者,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给予对症处理。

1.2输血不良反应及对策

1.2.1输血常见不良反应

(1)呼吸困难: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将会发展成呼吸困难,如循环负荷过重、粒细胞凝集素反应、溶血反应及过敏反应等。当患者因严重过敏反应引起呼吸困难,会伴随不同程度的低血压、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发热症状;当患者因严重粒细胞凝集素反应引起呼吸困难,可伴随高热寒战及弥漫性肺水肿症状;当患者因循环负荷过重引起呼吸困难,会伴随左心衰竭、发绀及咯痰等症状。当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通常无发热症状,但可见皮肤潮红,因此,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判断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给予积极措施有效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

(2)发热:若患者出现发热、寒战、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皮肤潮红等症状时,于1小时后缓解,主要由于热源反应所致,也有可能是因血小板抗原反应所引起。免疫性溶血或输血细菌感染等,也会导致发热反应。溶血反应最开始表现为寒战、发热,并伴随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及头晕等症状,心前区可感到压迫感,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休克[1]。输血发热反应与普通发热相似,需对比患者输血前后标本颜色,若标本为红色,尿液为红色,则提示为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可出现寒战及高热症状,伴随皮肤发红、发绀、低血压、休克等,白细胞明显增多。采用格兰染色方法和血液离心涂片进行检查,可判断是否是细菌感染。

1.2.2输血不良反应预防对策

(1)加强监护:在输血时的前10min,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输血情况,确定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时,方可离开。在此过程中,应让患者及其家属一同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向医生汇报[2]。询问患者的输血感觉,观察并记录患者输血时的血压、尿液颜色、体温计脉搏等变化,输血结束后,应继续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预防异常现象,进行加速加压输血时,必须安排专人对患者进行监护,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2)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若患者出现尿液红色、面色潮红、头痛、血压下降、腹痛、高热、休克腹泻、恶心呕吐、寒战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停止输血,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确保患者的血管畅通,以便输液治疗,采取积极措施处理,避免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2.结果

研究中的4200例患者共36例出现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1%。5例全身性皮疹,3例急性溶血性反应,10例过敏反应,其余18例均为发热反应。4例洗涤红细胞,12例机采血小板,其余20例冰冻血浆。可见,在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热发生率最高,冰冻血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输血。

3.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指的是在为患者提供输血治疗的过程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例如皮疹、溶血性反应、过敏反应及发热等。应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预防对策,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技术和配血技术越来越成熟完善,有效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由于输血前免疫细胞学技术、血库建设水平等限制,输血患者仍然会出现不良反应现象[3]。本研究显示,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是输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且冰冻血浆输血患者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机采血小板输血患者。输注血液制品中含有免疫细胞或免疫物质是导致发热反应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献血者和输血者,都需进行不规则抗体及ABO正反定型筛查、Rh(D)血型检测等,在患者输血时,严密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找出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表明,我院2012~201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1%,发热反应发生率最高,冰冻血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输血。

综上所述,对于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输血指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赵晓姬,方华,李长琴.9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12(01):162-163.

[2]李桂英.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红细胞悬液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0,08(05):138-139.

[3]任艳丽,李春华,陈金美.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2,10(0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