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0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0例疗效分析

阴俊

阴俊(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大邑611330)

【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0例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痛苦小、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建钢板固定;锁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009-01

锁骨骨折是唯一的上肢带骨和躯干连接的结构,当受到外力撞击时极易发生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2%左右[1,2]。选择合理有效的固定方式对于骨折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9年3月骨外科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9例,女性31例,年龄22岁-60岁,平均年龄35.7±10.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1例,撞击伤16例,摔伤13例。左侧骨折48例,右侧骨折42例。骨折部位:锁骨中段1/3处42例,内侧段骨折48例,骨折类型:横断骨折29例,斜形骨折31例,粉碎性骨折30例,骨折伴随移位患者35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d-5d,无神经、血管损伤。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内固定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重建钢板内固定组)60例和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部位、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常规摄X线锁骨正侧位片,必要时进行CT扫描或三维重建。在颈丛麻醉或局部麻醉。对照组采取克氏针内固定:患者仰卧位,骨折肩部垫高,沿着锁骨前缘作5cm横形切口,外侧段骨折向下作横弧形切口,暴露骨折断端,剥离骨折碎块和鼓膜,用钢丝环扎骨折碎块,通过2.0mm左右克氏针从外侧段髓腔穿入,骨折处解剖复位后,向内侧端髓腔穿入,超过骨折线4cm左右,嵌入骨皮质内。观察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患者仰卧位,骨折肩部垫高,沿着锁骨前缘作8cm横形切口,剥离鼓膜,显露骨折断端,清除血肿,骨折处解剖复位,依据锁骨性状选择长度适宜的重建钢板置放在锁骨上方,锁骨下方放置剥离器遮挡,防止钻孔时损伤锁骨下神经、锁骨下静脉、动脉,用适当长度的螺丝钉拧紧固定。粉碎性骨折大的骨块用钢丝捆扎拧紧,骨折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小骨块待骨折复位,内固定后直接嵌入骨折处,钢丝环绕捆扎于钢板上拧紧固定。两组患者内固定固定好后,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于伤口内,逐层缝合,术后24h撤引流管,常规应用抗生素5-7d,术后三角巾悬吊5周。术后进行功能恢复性训练,起初行握拳、肘关节屈伸活动,后逐步在其他辅助的情况下进行肩关节活动,3个月后逐渐持重训练。

1.3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标准:参照Neer评分标准,Neer评分为百分制,其中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25分,解剖位置10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如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高[4]。锁骨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骨折之一,锁骨可以增加肩关节稳定和维持肩胛带与胸廓一定距离的作用[5]。克氏针内固定操作简便,创伤小是一种常用的锁骨骨折固定方法,但是克氏针容易松动,造成骨折处移位[6]。克氏针如果移位游离可能对胸腔器官造成损伤,针尾留置还可能导致慢性肩部炎症,贯穿肩锁关节容易引起功能障碍。重建钢板具有良好的塑型,钢板与骨折端达到良好贴符,钢板塑形后可以与锁骨紧密贴合,有效的克服了骨折端旋转和对抗弯曲应力,钢板对皮肤血管刺激性小,不会发生肩关节粘连,对于没有支撑的粉碎性骨折,重建钢板可以有效恢复锁骨长度,起到桥梁支撑作用。同时重建钢板内固定骨折时间短,效果牢固,术后恢复性训练早,肢体功能恢复明显,患者痛苦小。本研究分别通过克氏针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结果表明,重建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治疗的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痛苦小、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锋.克氏针内固定与重建钢板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9):51-52

[2]赵宝祥,湛梅圣,章汉平.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4):50-51

[3]孙新宏,秦玉东,史向军.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18(1):77

[4]黄永栋,蒋卫平,韦冰丹,等.手术治疗锁骨骨折143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8,30(4):568-569

[5]吉旭彬,杨照田,董传珍.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54-55

[6]朱求亮,颜茂华,娄云龙,等.锁骨骨折的固定方式选择[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2):101-102

作者简介:阴俊(1967.11-),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