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

郝尚雄刘伟基

(晋中市荣复军人精神病院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以及抗抑郁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功能性胃肠病患者270例。将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设为难治组,常规治疗有效的患者设为反应组。进一步将难治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后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结果: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61.5%(166/270),抑郁的发生率为57.0%(154/270)。反应组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的HAMA、HAMD评分与消化道症状评分呈正相关。常规治疗后,反应组HAMA、HAMD评分以及消化道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难治组治疗后的HAMA、HAMD评分较反应组治疗前的HAMA、HAMD评分显著升高(P<0.05)。综合治疗组HAMA、HAMD评分以及消化道症状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症状。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精神心理因素;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225-01

前言

随着功能性胃肠病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凸显出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功能性胃肠病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其治疗的整体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14年9月~2015年9月患者270例,其中男112例,女158例,年龄18~79岁,平均(47.44±13.45)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②经胃肠镜、B超以及实验室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既往有精神疾病史;③有服用精神病类药物史;④伴有肝、肾、心脑血管等脏器严重疾病;⑤对本试验药物过敏;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研究方法

对27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焦虑、抑郁的评估分别采用HAMA和HAMD,HAMA总分7~13分为轻度焦虑,14~20分为中度焦虑,≥21分为重度焦虑。HAMD总分7~16分为轻度抑郁,17~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功能性胃肠病症状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轻度,需提醒方能忆起有症状;2分,中度,自觉症状存在,但不影响生活;3分,重度,自觉症状存在且影响生活。对经HAMA、HAMD评估有精神心理异常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者给予常规治疗(如抑酸、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胃肠动力等),疗程4周,治疗后再次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功能性胃肠病症状进行评估。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设为难治组,对常规治疗有效的患者设为反应组。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抑郁发生率

270例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61.5%(166/270),抑郁的发生率为57.0%(154/270)。反应组患者200例,难治组患者70例。反应组焦虑的发生率为48.0%(96/200),其中轻度焦虑50.0%(48/96),中度焦虑41.7%(40/96),重度焦虑8.3%(8/96例);抑郁的发生率为42.0%(84/200),其中轻度抑郁53.6%(45/84),中度抑郁34.5%(29/84),重度抑郁11.9%(10/84);33.5%(67/200)的患者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难治组70例(100%)患者均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其中轻度焦虑24.3%(17/70),中度焦虑54.3%(38/70),重度焦虑21.4%(15/70);轻度抑郁27.1%(19/70),中度抑郁51.4%(36/70),重度抑郁21.4%(15/70)。

2.2HAMA、HAMD与消化道症状评分相关性分析

对反应组67例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患者的治疗前HAMA、HAMD评分与消化道症状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AMA、HAMD评分与消化道症状评分均呈正相关(r=0.585,P<0.01;r=0.584,P<0.01)。

2.3HAMA、HAMD以及消化道症状评分变化

常规治疗后,反应组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患者的HAMA、HAMD以及消化道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患者HAMA和HAMD评分更高,更易合并心理障碍。心理状况的改善可缓解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胃肠道症状,但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5-羟色胺(5-HT)调控机制是脑-肠轴和肠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的中心机制,其中5-HT3受体途径是调控胃肠道内脏感觉和内脏神经反射的主要机制。帕罗西汀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其通过选择性抑制5-HT突触前膜的再摄取功能,提高突触间隙5-HT浓度,从而缓解精神症状。此药物具有选择性高,无中枢镇静和心血管不良反应,不会导致静态肌张力低下,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一线抗抑郁药物。本研究将功能性胃肠病难治性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联合帕罗西汀,结果显示后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消化道症状均较前者显著缓解,证实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症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部分常规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提高对功能性胃肠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认识有助于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赵荣莱.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RomeⅡ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10):60-62.

[2]代海萍.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0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