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体外抗癣菌作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体外抗癣菌作用的研究

何刚1陈辉芳1曹华1易建华2

何刚1陈辉芳1曹华1易建华2

(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63)

(2中山大学附属一医院黄埔院区广东广州510700)

【摘要】目的观察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等皮肤癣菌的抗菌作用。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是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常见菌[1]。方法采用体外抑菌、杀菌试验法对红色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并采用豚鼠止痒试验观察了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对豚鼠磷酸组胺致痒反应的影响。结果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皮肤癣菌均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仅50%原药浓度的药液在1小时内将上述癣菌全部杀死。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对豚鼠有明显的止痒作用,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关键词】法国梧桐树叶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抗癣菌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72-02

1实验材料

1.1提取物:法国梧桐树叶500g,秋末路边拾得。取法国梧桐树叶经醇提水沉后,取上清液回收乙醇,经浓缩、干燥而成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深棕色浸膏。1g浸膏大约相当于68g干燥法国梧桐树叶。

1.2菌株: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的标准株购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1.3培养基:培养基的种类及其PH对抗真菌药物在试管和表面皿内的抗真菌活性影响很大[2]。经比较和查找文献我们确定用沙堡氏吐温80液体培养基、沙堡氏吐温80琼脂培养基自制。

2方法

2.1体外抗菌试验:(液体和固体连续稀释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M27-A方案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微量稀释法[2]。取灭菌小试管若干支,用沙堡氏吐温80液体培养基稀释被试提取物,使其最终浓度为分别为为:80,40,20,10,5,2.5,1,0.5,0.25,0mg/ml/。每管加入3×104个真菌/ml菌液0.1ml,置28℃培养箱内培养7d,观察有无癣菌生长,以无癣菌生长的最高药物稀释倍数为该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上法稀释提取物,制备提取物浓度梯度平板,待琼脂凝固后,用接种环取菌接种于提取物平板上,置28℃培养箱内培养7d后,观察有无癣菌生长,以无癣菌生长的最高药物稀释倍数为该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上试验同时设立培养基对照和生理盐水对照。取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不长菌的培养物分别接种于琼脂平板上,置28℃培养箱内培养7d,观察有无癣菌生长,以无癣菌生长的最高提取物稀释倍数为该提取物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以活菌计数法测定提取物的杀菌时间。即取50%浓度的提取物,每管2ml,将已稀释的菌液0.1ml接种于提取物试管内,并立即计时,分别于10,30,60min时取出0.1ml置于无菌平皿内,并立即以1ml沙堡氏琼脂作倾注平板,28℃培养7d,进行菌落计数。

2.2止痒试验

豚鼠的按性别、体重随机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高剂量组、小剂量组。试验前一天将各组豚鼠左后足足背剪去毛,涂药一次。实验当天,用砂纸擦伤左后足足背剪毛处,以轻度渗血为度,面积为1cm2,局部再涂药一次,对照组涂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二次涂药10min后,开始在创伤处滴0.02%磷酸组胺溶液(按0.05ml/只),此后每隔4min依0.02%,0.03%,0.04%,0.05%……递增浓度,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至出现豚鼠回头用舌舔左后足足背(出现足背瘙痒),以最后出现豚鼠回头舔左后足足背时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为致痒阈值,记录各组的致痒阈值。

3结果

从表1得知: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皮肤癣菌均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仅50%原药浓度的药液在1小时内将上述癣菌全部杀死。

从表2可知: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对豚鼠有明显的止痒作用,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

4讨论

经过广大研究者几十年的努力,抗真菌中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发现许多中芘具有抗真菌作用[3]。中医认为,浅部真菌病多由感染湿热之毒、蕴积皮肤、毒邪相染所致。其治法以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痒为要,且以外治为优[4]。各种手足癣、皮肤癣均由红色毛癣菌等癣菌所致,本试验证明: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等多种癣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各种手足癣、皮肤癣的共同的主要的症状为瘙痒,本实验证明:法国梧桐树叶提取物对动物有明显的止痒作用。此研究为进一步将此开发为一种新的植物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学军,刘维达,何春涤,等.现代皮肤病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07-1008.

[2]关洪全.抗真菌中药研究方法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第六卷第六期:54-56.

[3]NationalComm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Referencemethodforbrothdilutionantifungalsusceptibilitytestingofyeasts:approvedstandard.NCCLSdocumentM27-A.Wayne,Pennsylvania;NCCLS,1997.

[4]许冰.抗真菌中草药研究概况[J].云南医药.1985.5(1):5-10.

[5]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1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