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刘会林1徐红2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慢性尿酸性肾病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慢性肾脏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值得临床重视。中医药不论是经方还是自拟方,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尿蛋白、尿微量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更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慢性尿酸性肾病;中医药;综述

慢性尿酸性肾病,又称痛风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导致的肾脏损害。有文献报道[1],痛风有显著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占4l%,25%的患者死于肾衰竭,痛风患者尸解几乎都有肾脏损害。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在保护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现将目前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经方运用研究

李氏[2]等采用八正散加减,治疗尿酸性肾病,结果发现治疗组在降低24h尿蛋白,减轻肾小管与肾小球的损伤,改善肾功能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陈师[3]治疗本病发作期当以祛邪为主,基本方为三妙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同时加入清热凉血之品;稳定期扶正为主,佐以活血,基本方为参苓白术散合左归丸,及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选用大量含有生物碱类的中药(如土茯苓、革薜、秦皮等),用以中和血尿酸,疗效甚佳。孙氏等[4]予加味地黄汤加减,湿热表现明显者加苍术、黄柏,治疗尿酸性肾病,选择口服别嘌呤醇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血微量蛋白(β2-MG)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加味地黄汤能够改善肾功能,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自拟方研究

周珂等[5采用旷惠桃教授经验方痛风克汤治疗本病30例,总有效率83.33%,且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证明本方保护肾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研究。华琼等[6]用中药降酸饮与对照组口服别嘌呤醇片相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3%,并且中药在改善血UA,血Scr,血BUN,肾小球率过滤,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减少尿蛋白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显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黄伟等[7]阶梯性加服中药抗痛风1、2、3号方治疗(同时口服别嘌呤醇片)本病60例,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片治疗,治疗9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且中药治疗组在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液流变方面疗效较为明显,比单纯的西药组疗效提高,减少了毒副作用,缩短了病程,拓展了中医治疗痛风性肾损害的方法,是一个全新的治疗理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运用。曾菁蓉[8]治疗组用别嘌醇加自拟补肾痛风汤加减,对照组只服用别嘌醇,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尿酸、血肌酐、血脂,减少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尤其在改善肾小管功能上疗效更优。向少伟等[9]用自拟加味三妙散加用别嘌呤醇片治疗本病并与单用别嘌呤醇治疗的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3%,且在改善肾功能,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更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郭向东等[10]将痛风性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痛风肾病1号方加别嘌呤醇治疗组(39例)及别嘌呤醇对照组(43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疗效特点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血尿酸浓度、减轻肾损害程度和改善脂代谢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庞学丰等[11]在应用别嘌醇基础上加用自拟痛风肾康汤,与单纯应用别嘌醇组做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并且治疗组在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刘爱霞等[12]采用痛风益肾汤并配合痛风历仙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观察8周后,取得总有效率87.5%的疗效。

4.治则治法研究

目前中医学对本病的治则治法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1)健脾益肾泄浊法

沈维增等[13]用别嘌呤醇常用剂量减半加用健脾益肾、利湿泄浊法(方用: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枸杞子15g、山萸肉10g、苡仁30g、土茯苓3Og、川萆薜30g、牛膝15g、当归10g、虎杖20g、丹参30g)治疗痛风性肾病,结果:中西医总有效率为87.50%,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王波等[14]用中医培土固元逐瘀泄浊法(方用:生黄芪20g,党参15g,生薏苡仁30g,枸杞子20g,菟丝子20g,泽泻15g,茯苓30g,丹参30g,萆薜20g,生大黄l0g)加西药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与单纯用西药别嘌呤醇26例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a1一微球蛋白、β2一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及血清肌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清热祛湿活血法

陈茂盛等[15]认为湿热瘀结是痛风性肾病的基本病机,采用清利瘀结法(方用:牛膝15g,黄柏12g,苍术l5g,薏苡仁2Og,土茯苓20g,萆薜15g,地龙12g,桃仁12g,红花12g,泽兰15g,车前子15g)加用痛风利仙或别嘌吟醇治疗本病与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观察8周后,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清肌酐、a1-MG、24小时尿蛋白等生化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O.O5)。陈春平等[16]借鉴朱丹溪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祛湿活血通络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结果总有效率84.37%,证明中药治疗组不仅可以降低血尿酸,而且可以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3)益肾泄浊化瘀法

戴晓霞等[17]用中医益肾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34例,对照组30例口服别嘌呤醇片,结果说明治疗组益肾化瘀降浊法可显著降低血尿酸,并有降低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李良等[18]用健脾益肾泄浊化瘀法(方用:生地黄20g、山药20g、丹参20g,山茱萸肉15g、茯苓15g、泽泻15g、丹皮15g、鸡血藤15g、苍术15g、泽兰15g、白术15g、党参15g、益母草15g、牛膝15g、桑寄生15g、土茯芩15g、茵陈蒿15g、淫羊藿15g,甘草6g)治疗痛风性肾病110例,对照组(100例)口服别嘌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降低血尿酸、提高肾有效血浆流量、降低血B2-微球蛋白、减少尿a1-微球蛋白、改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变化(P<0.05)。

5.中成药治疗

申海莉等[19]用酸脂清胶囊(组方:大黄、姜黄、土茯苓以4:3:2的比例制备成胶囊,每粒含生药2.25g)在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尿IgG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钟洪等[20]予补肾痛风汤(杜仲20g,菟丝子20g,党参15g,黄芪20g,薏苡仁30g,云苓20g,苍术12g,黄柏12g,泽泻10g,当归10g,丹参20g,枸杞子20g,桂枝6g)制成颗粒冲剂治疗痛风性肾病患者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治疗后可减少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U—Alb)排泄(P<0.01),提示治疗组保护肾功能损害方面疗效较好。王艳玲等[21]用护肾痛风泰冲剂治疗痛风性肾病,结果治疗组SCr、血/尿β2-MG均显著改善(P<0.05),证明护肾痛风泰冲剂对痛风性肾病临床疗效确切。余俊文等[22]用肾维宁冲剂治疗本病30例,治疗60天后观察到,中药在改善肾小球的血尿素氮(BUN),Scr、胱抑素(Cys-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肾维宁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6.结语

痛风性肾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极易误诊为其它疾病而延误病情。据报道,痛风性肾病的误诊率高达81.2%,应该引起临床重视。目前西医治疗痛风性肾病除饮食运动控制外,多采用排尿酸、抑制尿酸合成和碱化尿液的方法,但这些药物副作用明显,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少数患者可发生别嘌醇过敏综合征(AHS),肾功能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中医药治疗本病副作用少,且保护肾功能疗效显著,临床上如能早期干预治疗高尿酸血症,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对已发生的痛风性肾病干预治疗可以减慢疾病的进展。但目前中医药的研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中医中药的研究只是各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症状疗效的一个研究,尚缺乏统一明确的辩证论治体系及治疗方案,所以在临床用药方面存在“各司所见”的现象,确有疗效的方药有待推广。其次,大量的临床研究没能做到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所以在临床运用方面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在这些方面努力,为中医治疗痛风性肾病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钱桐荪.肾脏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60-562.

[2]李华伟,李巨其.八正散加减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30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6,21(4):31-32.

[3]杜兰屏,张春崧,王琳.陈以平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l1):27-28.

[4]孙劲松,蒋玉洁.加昧地黄汤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746-747.

[5]周珂,旷惠桃,龙华君.痛风克汤对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75-76.

[6]华琼,关明智.降酸饮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30例[J].中医研究,2009,22

(l2):22-24.

[7]黄伟,谭毅,苗同国.痛风肾损害中西医结合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9,2(5):70-71.

[8]曾菁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46例[J].光明中医,2008,23(8):

1114-1115.

[9]向少伟,赖申昌,蒙宇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47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结合肾病杂志,2009,l0(8):731-732.

[10]郭向东,王小琴,熊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O8,24(11):731-732.

[11]庞学丰,张红,高立珍等.中药痛风肾康汤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742-743.

[12]刘爱霞.痛风益肾汤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7(18):1043-1044.

[13]沈维增,吕红梅,谢峥伟,钟琳,陈晓烽.健脾益肾合利湿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9):826-827.

[14]王波.培土固元逐瘀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J].福建中医药,2008,39(2):34-35.

[15]陈茂盛,吴宇红,徐业等.清利瘀结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6例[J].中医杂志,2O08,49(12):1100.

[16]陈春平.袪湿活血通络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22-123.

[17]戴晓霞,裴慧,孟庆香等.益肾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伴肾功能不全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8,36(6)31-32.

[18]李良,赵先锋,王宁等.中医药防治痛风早期肾损害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l9(1):44-46.

[19]申海莉,王玉凤,刘国芬.酸脂清胶囊治疗尿酸性肾病2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4):216-217.

[20]钟洪,秦艳芬,刘志强等.早期痛风肾病的临床干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2):98-99.

[21]王艳玲,杨怀新,邱侠等.湿热瘀阻型痛风性肾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74-1975.

[22]余俊文,杨同广,李婷等.肾维宁治疗早中期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