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刘雄博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湖南衡阳421400

【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近一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按照电脑排序的先后,将患者分为2组。排序在前的60例患者采取常规的介入术治疗,排序在后的60例患者在手术实施中,对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以及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干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运用后能够优化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冠心病;效果

在基础性疾病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冠心病的诱发率也在逐渐上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在存在冠心病后,会出现一定的心功能缺失现象,但从整体上而言,临床症状不明显。这就使得患者在确诊和就医时间上会受到延误。从临床工作上来看,多数冠心病患者的就医是因为心绞痛的发作。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冠心病的隐匿性还是相对较强。而在患者存在冠心病的情况下,诱发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会逐渐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也较大。目前对于冠心病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保守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效果一般,适用于发病初期的患者。手术治疗多适用于病症晚期的患者,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动脉供血状况,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优化患者的心功能[1]。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近一年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按照电脑排序的先后,将患者分为2组。

对照组为排序在前的60例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的57岁,年龄最小的34岁,平均年龄(43.29±4.32)岁;

观察组为排序在后的60例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大的58岁,年龄最小的33岁,平均年龄(43.04±4.53)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要采用硝酸酯类以及他汀类药物来进行常规干预,其中阿司匹林的首次使用剂量为300mg,氯吡格雷为300mg。然后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用药剂量调节,以100mg/d和75mg/d为准。

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时,对患者运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其剂量为0.4~0.8mg/min/mg,在用药12h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剂量为0.1mL/10kg,持续用药7d。

1.3评价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且胸部无压抑或者疼痛等不适感,心输血功能正常)、有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且胸部压抑或者疼痛等不适感得到缓解,心输血功能部分正常)、无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无变化)。

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冠心病作为近几年来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心功能缺失,其实际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堵塞息息相关。从诱发原因上来看,情绪波动、血压异常、血脂偏高等状况都可能诱发冠心病[3]。而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相对多元化,根据轻重,其表现也不尽相同。症状较轻,以患者存在心悸、胸部轻微疼痛等为主;症状较重,以心力衰竭等状况为主。从临床统计上来看,多数冠心病死亡的患者都是因心力衰竭所致。因此,在临床发现该种疾病后,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来对其心缺血缺氧现象进行调整。介入手术作为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血管内皮损伤,使得血小板凝聚,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溶栓药物[4]。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能够与血液中的血小板进行有效的结合,使聚集的可能性降低,以抑制血栓的形成。但是这类药物在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使得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以内出血为主[5]。因此在临床运用该种药物时,必须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密切观察,且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运用效果优于对照组,就可以看出该种药物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运用后能够优化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梅花.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0):121+125.

[2]刘一鸣,吕静,潘杰锋.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1):1604-1605.

[3]高颖,肖冬,王辉.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医学,2017,2(13):56-58.

[4]郁冲.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5):85-86.

[5]冯俊岩,周晓军,王新民,孙伯岩.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资料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0):122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