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唐颖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7.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研究组为92.5%,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改善吞咽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脑卒中;吞咽障碍;吸入性肺炎;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脑部血管突然出现破裂现象或血管遭到阻塞,致使血液难以流入大脑,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疾病,其中,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鉴于此,为探究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本院以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包括24例男性和16例女性,45-79岁为年龄区间,(68.38.79)岁为平均年龄。研究组,包括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43-80岁为年龄区间,(67.69.05)岁为平均年龄。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吞咽障碍诊断标准,且对本次研究处于知情状态下,并签署有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同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例如,口腔护理、肌力训练以及进食功能训练等,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集束化护理,具体而言,如下所示:(1)心理干预:脑卒中患者常表现出肢体功能、语言功能障碍,易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情绪,例如,烦躁、不安、紧张、抑郁等,对临床治疗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绍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缓解患者消极情绪,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治疗,主动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护理人员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鼓励、安慰患者,借助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鼓励、安慰患者,获取患者信任,搭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保障。(2)生活能力训练:以常规康复训练为基础,联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例如,站立、负重、刷牙、进食、穿衣、离床等。(3)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实际病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增加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联系,充分调动家属,给予患者更多支持,鼓励患者亲戚朋友探视,辅助家属了解疾病,适当给予情感支持,促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关心和呵护,稳定情绪,主动配合康复训练,达到改善预后效果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首先,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针对误吸高危人群,突然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或反复发热等症状,可考虑吸入性肺炎,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便可确诊。

其次,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1)治愈:吞咽功能提高7级及其以上,进食咽下不存在困难。(2)显效:吞咽功能提高3-5级,可进食咽下。(3)有效:吞咽功能提高1-2级,能够勉强进食。(4)无效:吞咽功能无明显变化。

最后,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涉及三个标准,即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χ2)予以检查,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予以检查,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

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脑卒中(cerebral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出现破裂或血管遭到阻塞,造成血液难以流入大脑,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疾病[2]。临床上,若以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及维持时间为依据,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和完全性卒中(CS)[3]。吞咽障碍,指基于多种原因影响下,吞咽时,表现出咽下困难的临床症状,易导致患者摄食、营养吸收受到影响,可引起食物误吸入气管,诱发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其中,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4]。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人们保健意识得到强化,更加重视临床护理质量。与此同时,临床治疗中,配合适宜的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预后效果提供保障。

集束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将“以人为本”视为基本护理理念,以循证护理文化为指导,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开展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工作,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5]。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将政策转变为实施方案,促使分散的护理方法达到系统化标准,以科学性、规范性为指标,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提升临床护理整体水平,预防吸入性肺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以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将集束化护理用于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同时,经护理,研究组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吸入性肺炎,改善吞咽功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单海茹,郑静霞.中医适宜技术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J].海南医学,2016,(16):2737-2739.

[2]杨芙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9):49-50.

[3]程艳.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0):181-183.

[4]李桂兰.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防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3):106-108.

[5]陈莲芳,史倩,段缓.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7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