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观察

/ 2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观察

付振宇田立志

1.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大庆163500;2.大庆市红岗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大庆1635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0例,其中神经内镜下手术20例(观察组),显微镜下手术20例(对照组),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优劣。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肿瘤全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鼻中隔缺损率、复发率和术后尿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相当,但神经内镜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神经内镜;垂体腺瘤;临床效果

前言

1992年R.Jankowski等[1]首次报道应用内镜经鼻蝶治疗垂体腺瘤。国内以张亚卓教授[2]为代表首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疾病,这一手术技术逐渐成熟。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的优点是利用鼻腔的生理通道,无需使用牵开器,对鼻腔的创伤小,神经内镜便于清晰的辨别鞍底的主要结构,如颈内动脉隆起、鞍底及斜坡等。在切除垂体腺瘤时,将内镜伸入瘤腔,调整内镜的角度可观察肿瘤是否切除完全,使得切除鞍上的肿瘤更为容易和彻底。本次研究探讨其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拟行垂体腺瘤切除共40例,年龄25~60岁,平均4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6~60岁,平均41±3.2岁,病程2月~2.3年,平均28±3.2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42±3.3岁,病程3月~2.8年,平均35±4.3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统计学比较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术前均剪鼻毛,清洁鼻腔。均由具有主任医师资格医师负责行神经内镜或显微镜下经单鼻孔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

1.3疗效评价标准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肿瘤全切率、鼻中隔缺损率、复发率和术后尿崩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P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肿瘤全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鼻中隔缺损率、复发率和术后尿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垂体腺瘤主要采用手术、药物治疗和放疗。放疗因并发症较多,现已很少应用,而药物治疗仅为手术和放疗的辅助手段,因此,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经鼻蝶入路。常用的经鼻蝶入路手术方式有两种:神经内镜下手术和显微镜下手术。然而,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神经内镜的优点在于:①内镜下具有广角照明和全景视野,操作视野开阔,可360°全方位观察,光纤照明良好;同时可以通过内镜的进出调整与术野的距离,通过更换不同角度镜面的内镜能够更为清晰直观的纵观手术视野[3],可以清楚识别鞍底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准确进行术中定位,在切除肿瘤过程中能观察到鞍内及海绵窦侧壁的肿瘤切除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因视野问题损伤颈内动脉、海绵窦、视神经、动眼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②神经内镜不需要联合鼻窥镜进行手术,且神经内镜的体积较小,对鼻中隔、鼻黏膜的损伤相对较小,可较好地保护鼻腔正常结构,术后嗅觉保留相对较好。缺点:①神经内镜手术由于不放置鼻窥器,可利用的自然通道狭小,在放置神经内镜的前提下,还需行手术器械操作,操作空间相对狭窄,增加手术难度;②手术过程中,术者一手持镜、一手进行手术操作,或助手持镜、术者进行操作,对术者和助手的协调性要求较高;③神经内镜成像为二维图像,术者需要依靠屏幕指示操作,视野缺乏深度感和立体感,镜头容易受血玷污,使手术视野模糊,且术中出血视野模糊,止血困难;④神经内镜手术操作需进行特殊训练,开始时存在定位困难,容易损伤神经血管,并且学习曲线相对较长。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无论是显微镜下手术,还是神经内镜下手术,都能很好地切除肿瘤,疗效基本相当;但是神经内镜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目前,神经内镜手术还无法完全取代显微镜手术,两者优点逐渐融合是趋势。随着高清晰影像、三维内镜等技术的发展进步,神经内镜技术将会是显微神经外科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JankowskiR,AuqueJ,SimonC,etal.Endoscopicpituitary-tumorsurgery[J].Laryngoscope,1992,102(2):198-202

[2]张亚卓,王忠诚,宗绪毅,等.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0(2):51-54

[3]李海娜,兰超,李莉,等.心肺脑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研究进展[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1):58-6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付振宇,男,汉族,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外科疾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