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3

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的个案研究

季旭峰沈媛媛

季旭峰浙江省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323000;沈媛媛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锦绣实验学校313000

摘要: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几位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从访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针对小学教师的这些问题,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个案研究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从事某一行为的实际能力的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部分”。后来国内外教育研究工作者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用于研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希望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认同和教学效率等。因此,本文以小学教师为切入点,试图通过个案研究寻找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方法途径,重新激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幸福感。

一、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意义

在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础上,吉布森和邓波提出了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有关理论,他们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就是指教师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积极影响学生的一种信念,可以分为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部分。我国学者(洪秀敏,庞丽娟,2006)认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对自己做好教育工作与积极影响儿童的教育能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简而言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工作和能力的一种判断、评价,进而形成一种信念和态度体验。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了,不仅能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发展,而且还能帮助教师调节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调节能力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二、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是指从整体上对一个或少数几个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和发展过程,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体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个案研究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反映一部分整体的现状。本文通过对三位教师逐个访谈的形式了解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通过他们三位教师的陈述,总结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并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的个案分析

教师自我效能感包含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育效能感两大维度。其中,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价值、教育作用、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总体看法;个人教育效能感则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职业、是否能有效地引导儿童、是否能给予儿童积极的影响等方面的信念或自我感受。本文根据这两个维度的具体表现提出了七个问题,并对这三位教师进行逐个访谈,以了解他们各自的自我效能感情况。

1.小学教师对自己生活以及对自己工作的主观评价

表一.教师对自己当前的工作状态的主观评价

从上述两个问题的访谈情况来看:首先,目前许多教师对于能否胜任这份职业有着不确定的态度,只是把它当成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以及在这个岗位上能否做出自己的成就。其次,部分教师选择这份职业并不是因为内心的热爱、喜欢,而只是看重它的稳定、体面、假期以及福利待遇等外在的因素。第三,由于课务繁忙、事情琐碎,教师感受不到工作成就,几年后会出现职业倦怠。

2.小学教师对自己处理师生关系能力的看法

表二.小学教师对自己处理师生关系能力的看法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不能只讲“威严”或者只讲“关系”,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有课堂上的“教与学”的关系,而且还有课堂外的“朋友”关系或者是家长与孩子般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复杂的,做教师的要会调整自己的身份,以适应不同情境下的师生关系。若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身份,就会觉得自己不能有效地处理师生间的问题,则可能产生失落感,也极有可能导致自我效能感的降低。

3.小学教师对从事教育研究能力的看法

表三.小学教师对自己从事教育研究能力的看法

教育研究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差。究其原因,首先是观念的问题,许多教师都认为做教育调查研究是专家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其次是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足,许多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不知道如何将教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所以觉得自己难以胜任该任务。

4.小学教师面临特殊情境时的状态与态度

表四.小学教师对自己面临特殊情境时状态的看法

通过上述教师的叙述,可以看出许多教师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大型的公开课或者比赛时还是不太肯定。对于新教师而言,主要是由于经验不足,教学基本功、能力等还不够扎实,所以对自己不够有信心;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而言,他们会担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或者担心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甚至担心其他教师的评价是负面的,这也可以看出有些教师对待公开课以及大型比赛的态度问题。若能将这些比赛活动看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那么其他教师的评价就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若将这些比赛活动看作是评定自己的最后结论,那么其他教师的评语很可能就会变成负面的信息,最后导致对自己的担心怀疑。

四、提升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通过与几位小学教师多次的谈话,我们发现了许多导致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不高的因素,如学校对新教师的关心指导不够、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专门培训较为缺乏、新老教师传帮带的制度有待完善,以及教师自身的心态和身份调整不到位、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等等。因此,针对这些状况,并结合国内外专家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提高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1.通过提升教师的内在素质,增强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1)加强自我归因训练,体验工作小成就,形成合理的归因方式。

成败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提出的。他将成败的原因归为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机遇等四个因素。由于个人的归因不同,会对成功与失败产生不同的看法以及情感反应,并且会影响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会对其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2)合理安排时间,设定每天的小目标,提高一天的工作效率。

有教师认为一天的时间都在忙碌,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常将工作带回家,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也有教师就因时间安排不好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将大大提高一天的工作效率,继而又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认知。

所以,每一教师从工作开始就需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制订一个规划,从远到近的一个详细具体的规划。这一规划是教师们的工作目标,具体细化到每一天,教师的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心里踏实。每天有事可做,会觉得生活充实,也会体验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存在的价值。当然,更重要的是每天完成自己的目标后,记得回顾,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总结,也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比如放松一下看一部电影,比如约好友喝茶聊天,又比如安静地陪陪家人等等。工作与生活进行适当地区分,教师就能体验到一天紧张工作后的放松,也能对自己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3)注重反思与行动研究,加强科研能力,提高自我能力认知。

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情感体验,与教师自身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是形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保证。从问题4中可以看出,许多教师在工作中最害怕的还是做教育调查研究以及撰写论文,一方面是受到不正确的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足。

由此可见,教育行动研究最适合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也可以是每一位教师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一线的教师照样可以做教育教学研究,照样可以做得很棒;其次,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学会常反思、常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主动与他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发现隐藏于教育教学活动背后的教学规律。就像沈老师一样,养成写教育随笔、日志的习惯,每天都有自己的发现和进步,那么教师就会觉得做科研并不难,就会提升自己的能力认知。

(4)注重自身的心态调整,积累正能量,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

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觉得自己是能干的,觉得自己的工作生活是美好的。有这样积极肯定的认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效能感也会提高。

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常见的,每一位教师都会碰到学生调皮、班级成绩下滑、公开课上砸了或者是与学生家长沟通不畅等等,那么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又如何为自己积累成功的体验。从问题1中看到教师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觉得自己出现了职业倦怠,体验了较多的负面情绪。此时教师要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尽快为自己安排放松调整的机会,也可依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可以找人倾诉或与同事交流或外出参观学习或参与集体活动等来放松心情;其次是回顾自己的情绪变化,摸索自己情绪起伏的原因,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第三,寻找生活中能让自己快乐喜悦的小事情,及时记录,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积累这样的正面事件和正面情绪。不可在生活工作中把自己变成“祥林嫂”,多与积极外向的同伴交流,汲取正能量,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

2.构建良好的校园支持环境,增强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1)关注新教师,建立新老教师“传、帮、带”制度,提升新教师的工作成就。

新教师给一所学校注入了鲜活的力量,也给学校带来了热情、带来了希望。但由于不熟悉环境、没有经验等,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烦恼,这直接打击了他们原有的教育热情,最终降低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此时新教师非常需要关心和帮助,所以学校一定要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不仅在物质生活上予以照顾,更应在教学工作上予以帮助指导。目前,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是新教师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新、老教师双向选择,新教师跟着老教师学习备课、上课,并参与到老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如徒弟跟着师傅学艺一般,时时受到师傅的指点与鼓励,进步非常显著。在访谈中沈老师也几次提到工作初期跟老教师交流探讨所带来的收获与喜悦。

老教师的帮助与指点能让新教师少走一些弯路,更能提升新教师的工作成就。校方需要推出有效的制度来保障这一途径的有效实施。有学校的保障,老教师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新教师也会体验到自己的不断成长。新老教师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会形成一股良好的学校发展的合力。

(2)关心中老年教师,激发其内在价值追求,再创教师工作热情。

中老年教师其实是学校的一股非常稳定的中坚力量,但因各种职称荣誉基本拿到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如何再次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是学校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学校要关心尊重中老年教师,树立他们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要再度激发他们内在价值追求的需要。中老年教师在各种职称荣誉拿到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放松,不愿意多做事,也不太愿意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美其名曰“给年轻人留机会”。但时间稍长之后他们也会感受到自己的不被重视、被边缘化,被人说成是“老了,没用了”。这时他们体验到了“不被学校需要”的感受,内心会不舒服,毕竟工作中的每一个成人都想得到认可,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所以学校领导要理解中老年教师的心理状态,不能将他们放在一边,把事情都交给年轻人去做,而要给他们提供指导年轻人、指导学生社团等方面的机会,或者提供发挥他们长处的平台。学校领导更要肯定他们的教学与各项指导工作,这样才能再次激发他们的内在价值追求,也才能再次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构建校园人文环境,保证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实现。

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实现要依赖于一个学校的良好环境,特别是校园人文环境,它是教师自我效能感实现的心理基础。若一个学校的领导班子能进行人性化管理(如节假日看望、问候困难或者生病的教师家庭,利用活泼的工会活动形成大家的凝聚力等等),善于去营造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能让教师体会到被尊重、被关心、被需要,那么学校的教师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另外,学校里的同事之间若能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一个和谐的大集体,那么教师工作起来就会非常开心,也就会更加耐心地去处理各种学生问题,也给学生关系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而这些都会直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这些良性循环让教师们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随之能充分发挥且不断增强。

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与人文环境会给人以安全感和稳定感,也会使人感到对自己的行为和环境具有可控制性,这充分保证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实现与提升。综上所述,希望能对在职的小学教师以及未来的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幼贞论自我效能感的教育价值[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2,(02),38-41。

[2]刘小珍论自主学习与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3),31-32。

[3]姚凯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趋势[J].上海:管理学报,2008,(5),463-468。

[4]花蓉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6,(7),14-16。

[5]覃开意职校教师职业压力源的特点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8),30-31。

[6]郝永泽刘姗汝贾德梅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1,(27),145-146。

[7]刘旆言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2011,(7),106-107。

作者简介

季旭峰,女,1976年7月出生,籍贯浙江青田,教育学副教授,现为浙江省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沈媛媛,女,1991年8月出生,籍贯湖州,现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锦绣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