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初探

徐新鹏

(国网江西省供电有限公司上犹县供电分公司江西赣州341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电网在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日益显现,农村用户对用电服务多元化需求逐步提升的同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电网发展和建设是农村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农村地域环境、不断增长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对农村电网进行智能化优化与改造,提高农村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本文就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和管理等相关方面进行了讨论,希望对助力我国农电智能化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

1农网智能化建设特点和市场需求

1.1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的关系

智能电网建设增加电力网络的可靠性。智能电网运用了新的电力技术,弥补了现有电网技术的漏洞,对电网的运作运行能够进行准确的监督,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机率,也就降低了效能损失。智能电网的应用对电力市场的发展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撑,对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智能电网的建设对当下电力市场的革新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推动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2构建具有农网特色的智能化技术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中新型农村具备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集镇化、县城城市化、客户用电需求以及集中负荷的特点,但是实际发展过程中,农网还没有满足完善的优化建设模式、自动化建设实用化、用电服务互动化、规划化信息建设等客观需求,农村电网实际建设时要求以基础设备为主,构建有特色的农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优化建设电网的模式,完善电网结构,以便于可以形成合理、灵活、坚强地接入新能源的条件;第二,自动化运行控制。现阶段,农网智能化发展是自动化水平基本体现,需要合理研究自动化农网建设的模式,为管理和自动化运行奠定基础;第三,信息化管理决策。农网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是信息化,应合理整合信息资源,依据信息集成技术来为决策一体化农网管理提供保障;第四,多元化用电需求。

2我国农村电网现状

在目前农村改造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用电需求越来越高,供电能力已经难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部分地区不同时段系统已经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而城市与农村地区相比较之下,城市的用电区域与用电范围比较集中,在供电系统的建设方面相对容易。而农村用电区域却十分分散,在许多建设工作诸如电网延伸、数据通信等都十分困难。此外,由于农村农产品种植区域广泛,部分农村气候与地形环境复杂恶劣,这又为电网的建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电网建设后期的测试与维护,都需要花费较高的费用。面临如此诸多问题,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建设需要电网工作者们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

3农村电网智能化的建设要点

3.1因地制宜选择供电模式

我国农村地域面积广,并且各个地区农村环境差异显著。因此,因地制宜的选择和优化农村电网供电模式是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前提。在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电网工作者们进行科学的决策,开发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支持系统,实现多能源互补,满足各地区千差万别的供电需求及经济环境状况。

3.2积极建设优化智能电网装备

对于东部、西部、中部不同地区千差万别的农村地理环境,可以建设相应的农网数字化变电站,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将原有的系统进行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优化,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将故障进行隔离,从而将故障控制在最小范围,随后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我修复处理故障,使系统恢复正常运作。另外,对于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方法与检修方法,需要进行不断地优化与测试,保证变电站设备的性能完好。其次,建设高效可靠的智能配电开关,积极研发智能选相控制断路器,对高性能开关性能评价以及测试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拓宽配电开关的应用范围,同时加大对固体绝缘开关的研制,争取逐步代替现有的气体绝缘开关,提高配电台区、配电柜、配电箱等设备的自组织与自管理水平,提高电网运作的安全性、可靠性。

3.3优化电网供电模式

优化农村电网供电模式,是建设网络坚强、架构可靠、设备安全的农村智能化电网的主要工作。在进行智能化建设的同时,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供电需求对优化供电模式已有的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其中,农村供电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装备的配置、网络的布局以及电网的结构等。此外,还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协调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建设规划,对农村电网建设标准不断规范,以提高农村电网建设的质量。

3.4提升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

在对农村电网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不断升级高级自动化系统主站以及通信设施和安装监控设施等,通过智能化平台,诊断农村电网发生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故障类型、通过智能保护装置有效切除故障设备,从而缩小停电范围,来提高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不断建成高级配网自动化监控运行维护体系,以实现安全预警、故障应急处理、自动化监测、自控等生产管理智能化。

3.5实施智能配电台区建设

针对农村现有的用电区域分散,压配电台区设备分散、功能单一、电能质量缺乏有效监控配电台区建设难度大的现状,亟需建设智能配电台区,提出台区设备层、网络通信层和主站系统层的农网智能配电台区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提升低压配电台区工程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满足农村用电需求以及农网智能化发展需要,使配电台区达到信息化、自动化的要求,实现台区智能化自管理、经济可靠运行,并具备智能可扩展能力,具备扩展台区与主站、台区与用户间的双向互动功能,为未来实现台区内用户用电情况实时跟踪分析、满足需求侧响应要求创造条件;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和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提高电量采集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升负荷和低压线损管理水平;智能终端箱和有载调容变压器的使用,彻底解决农村的低电压现象,使农民用上放心电。

4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电网规划顺利实施,必须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指导作用,将电网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电力设施建设用地、架空线路走廊和地下电缆通道;成立电网发展基金管理办公室,出台相应的电网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做好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有效促进电网的快速发展。强化科技进步,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技术保障。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企之路,抓好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不断提升科技对电网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加速成果转化,在电网建设和改造中积极推广应用智能设备和技术,逐步实现电网安全在线预警和设备智能化控制。强化人才培养,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智力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积极探索培训新模式,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体制。

结束语

高效的智能电网可促进节能减排和环保效益,有效降低配电网线路和设备损耗,释放电力系统的输变电容量,节约煤炭,减少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对大气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推动我国农村电网智能化事业的发展,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福华.智能化农村电网的建设[J].大众用电,2016,01:36-37.

[2]贺芳珍.浅析我国建设农村电网智能化的关键技术[J].西部皮革,2016,06:9.

[3]何耀东.浅析我国农村电网智能化发展[J].智富时代,2016,0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