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椎间孔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柴晓丹解锡华苑丽娟曹坤王艳郝艳艳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手术室158100

摘要:目的椎间孔镜手术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类疾病的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了探讨临床医学中,对这类手术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国某一线城市的一所重点医院中进行椎间孔镜治疗的病患70例,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观察和调查护理环节结束后病患的康复情况及对术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病患在经过科学的护理后手术后的疼痛感能够有效降低。结论接受科学的护理工作,可以保证病患的正常康复。

关键词:椎间孔镜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工作压力及工作强度的增加。目前,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类疾病的发病率较之前几年相比有利明显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一种剧烈的疼痛感,而这种疾病通过药物治疗很难根除,需要进行手术才能有效治疗。椎间孔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运用这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痛感,对患者的伤害也比较小。为了保障手术的治疗效果,术后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

1实验背景与治疗方法

1.1实验背景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国某一线城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的数量相对较多。笔者随机选取了这些病患中70名患者,进行了椎间孔镜手术的术后护理工作实践。在护理工作进行之前,我们首先对这些病患进行了医学影像的相关检测,确保了这些病患未患有其他椎体类的疾病,以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下进行实验的病患中,共有男性患者46人,女性患者24人。病患的年龄分布在23至78岁之间,病患的平均年龄为41.4岁。在实验选取的这些病患中,有12名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单一节段的疾病。有16名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两个节段的疾病。有42名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多个节段的疾病。有16名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L3/4的疾病。有32名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L4/5的疾病。有22名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L5/S1的疾病。有32名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腰椎中央突出的疾病。有38名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腰椎旁侧突出的疾病。有52名患者,患有单侧腿痛的疾病。有18名患者,患有双侧腿痛的疾病。有42名患者接受了经椎板入路的手术。有28名患者接受了经椎孔间入路的手术。病患的病发的周期大概在9到36个月之间。平均发病周期为12.6个月。实验所选取的所有病患都接受了严格的医学影像检测,确诊所患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2治疗方法

手术体位分两种:俯卧位和侧卧位。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使用0.5%利多卡因沿穿刺方向逐层麻醉至上关节突周围。穿刺针位于透视侧位下椎体的后上角,正位位于后正中线。定位满意后注入碘海醇和亚甲蓝的混合体造影剂,对患处进行造影。椎板间入路需要使用环锯钻掉小关节突;椎间孔入路使用通道直接进入椎间盘,椎间孔镜在通道的保护下可清晰地分辨黄韧带、硬膜囊、走形根、出口根、患处椎间盘。术后伤口仅为1cm。

2结果

本研究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30min,平均为26.5min;术中出血约为5~25ml,平均为13.8ml;手术后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天数为3~6d,平均为4.6d;2例患者术后当晚出现明显腿痛,给予对症处理后第2天好转并开始下地行走,术后2周无明显不适症状。

3护理工作的完成

手术护理工作的正常完成,是保证手术效果的有效依据。通常手术的护理工作,不仅包括对患者术后的切实的服务护理工作,也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与此同时,护理工作的完成,还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在正式工作之前,接受完成一整套的培训工作。

3.1心理护理的相关工作

由于腰椎间盘类疾病无论是疾病本身还是对疾病的手术治疗工作,通常都伴随着很大的疼痛感,这就会使病患避免不了的对疾病产生很大的恐惧。另一方面,这类疾病通常是越早发现、越早手术,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对病人的伤害。椎间孔镜类治疗是对这种疾病的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病患的疼痛感,但是这项技术目前仍属于一项新兴技术,很多病患对此技术不是特别了解,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心里护理工作,不仅是术后,也包括术前,要是患者能够在了解具体手术情况和康复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消除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使患者积极的配合相应的手术及护理工作,对完全康复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达到手术效果,保证患者的完全康复。

3.2手术后的护理工作

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将直接决定着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充分重视术后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完成术后的康复。

3.2.1对患者的术后观察

在临床医学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对患者通常进行的是局部麻醉,之后在开始手术。这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但是为了进一步确保手术的康复效果,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要注意对病患手术后的认真观察。椎间孔镜治疗法主要选用的是在椎管内进行相关的操作,因此在这项手术的术后观察中,应仔细观察患者手术之后的双腿的运动情况,以及有无不良反应。手术过程中红书友的造影剂碘海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使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因此手术后,医护人员应重点观察有过敏现象出现的患者的术后反应情况。另外,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手术开始之前,医护人员应该提箱患者增加引水量,遮掩才能尽可能的加速患者体内药物的代谢,进而减少术后不良过敏现象的发生。

3.2.2患者的术后伤口护理

椎间孔镜治疗由于其技术的优越性,患者手术的上空能够明显小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而且这种治疗方式所需手术时间段,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心理负担。但是,这种手术方式所造成的伤口通常比较深没如果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不合乎标准,将可能直接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现象,这将对患者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手术后,医护人员需按时帮助患者进行伤口的换药,要提醒患者多法神,尽量避免对上后的压迫。

3.2.3术后功能锻炼

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后第3天(1)患者仰卧位进行主动直腿抬高和下肢屈伸运动,2次/d,10min/次,防止神经根粘连;(2)练习踝关节活动,促使肌肉等长收缩。第二阶段:术后第5天开始行5点支撑,术后第7天开始行3点支撑,术后第9天开始4点支撑,术后第10天开始燕飞练习。第三阶段:术后定制腰围。合适的腰围要覆盖肋弓至髂脊,弹性要适度。同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的使用腰围进行活动,同时,保持正确的走姿和坐姿也很重要。

4讨论

椎间孔镜治疗由于其自身的优越性,通常能够尽可能的减小对患者的危害。为了保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后的完全康复,医护人员必须做好科学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率,从而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燕.腰椎管狭窄症椎间孔镜术后患者正确站姿训练对疼痛改善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8(5):68-69.

[2]王冠容.经皮椎间孔镜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神经松解术的护理配合[J].实用医药杂志,2015(2):185-186.

[3]隰建成,马远征,崔旭,等.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