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

马青华

马青华甘肃省临夏广河县回民第六中学731301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新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与提高的关键。教师是人类智慧种子的播种者,教师的任务首先是传授知识,知识的传授又多数是通过每日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

关键词:新课改如何上好一节课

一、精心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1.吃透课程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了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大类。

2.深钻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关键,做到因材施教。“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各科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重要方法和公式等都是重点,它是我们学习后段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它如同掌握了一把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3.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做到因人而教。我们一般都是教同一科目、同一年级,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载教案,殊不知学生不同,教法也就随之不同。

4.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吃透课程标准、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编写教案就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如何编写教案?先要弄清教案的格式和结构。一般格式包括班级、学科、教师、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可以是详案也可以是简案,提倡教师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建议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尽量写详案。

二、精采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

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常用的方法有:1.衔接导入;2.悬念导入;3.情境导入;4.实验导入;5.实例导入;6.典故导入;7.直接导入。

三、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1.教学内容要科学准确。要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基础理论扎实,学科知识丰富,无科学性错误。

2.教学内容要处理得当。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要做到抓住重点,揭示本质,详略得当,不生搬硬套教材。

3.处理教学内容要熟练自如。对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要运用自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照本宣科。

四、组织教学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有力保证

无论是哪一位教师上课,课堂上或多或少都有呈现不重视学生违纪现象的出现,要正确处理学生课堂违纪现象,保证教学秩序井然有序,组织教学贯穿于教学始终。常用的处理方法有:1、提问法,包括单独提问、集体提问;2、非语言控制法,如走近学生摇头示意、叹息或假意咳嗽一声、突然停止讲课、凝视学生轻拍其肩等;3、正面提醒法。

五、上好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实现三个百分之百

1.百分之百的参与。选择知识生长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利用任务驱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

2.百分之百的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3.百分之百的达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上不封顶,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但下要保底,必须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六、上好一节课要求教师努力实现“五还”

1.还给“时间”(要求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并逐渐向三分之二过渡)。

2.还给学生“空间”(知识空间、能力空间和思维空间)。

3.还给学生“工具”(不只是指学具,主要指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4.还给学生“提问权”。

5.还给学生“评议权”。

七、科学提问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桥梁

1.提问直截了当。不绕圈子,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围绕问题,语言规范,概念准确,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2.提问巧妙。不按座次表提问,不按名册提问,不只叫成绩好的,不专向差生提问。

3.表述清晰。提问语言应简明易懂,问题尽量一遍清晰到位,不复述,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老师提问的习惯。

4.态度自然。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回答。

5.适当停顿。要给学生思考时间。

6.耐心倾听。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7.正确对待意外,对待意外回答冷静处理。

8.及时评价。

八、课堂小结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完美结局

怎样结束一节课是值得重视的,很多教师不注重结课,上课讲到哪里算哪里,匆匆收场,虎头蛇尾,影响了教学效果。上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完美的结束。完美的结束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同时也能令人回味无穷、达到“剧终情不终”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