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的研究与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的研究与进展

刘颖

刘颖(天津市红桥中医医院300132)

【摘要】对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的研究与进展进行综述,认为通过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基础护理、气囊管理、套管护理、吸痰护理、气道湿化、口腔护理、预防气道感染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这些不仅有利于病人早日拔管,减少并发症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58-021

一般护理1.1病房环境室内温度18℃~20℃,湿度60%,紫外线每日照射1h,每日应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物品表面和地面湿式擦拭,避免空气中尘土飞扬,气管套管口处覆盖2层湿纱布。

1.2病房消毒对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房消毒隔离要求更严格,我们多采用含氯消毒剂,用1∶200的928拖地每8小时1次,墙面也用1∶200的928擦拭,1次/d,空气消毒主要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仪,3次/d,1h/次。

应严格控制探视,医务人员在检查、操作前后用肥皂水洗手,进入病房要穿戴好帽子、口罩、鞋套和隔离衣,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家属要严禁进入,防止交叉感染。每周空气培养一次,菌落数要求在200个/cm2以下。

1.3选择正确的体位为了减轻气管下端压迫及气管内壁的损伤,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应取平卧位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气囊管理气囊长期压迫可引起气管壁的水肿、溃疡、肉芽肿的形成而致气道狭窄。气囊压力应维持在低于正常毛细血管灌注压,即<25mmHg。压力过高会减少局部气管黏膜的血流引起缺血、缺氧致局部黏膜坏死。利用气囊测压表科学地为机械通气病人进行气囊充、放气,可保持护理工作的准确无误,气囊放气时要求病人取平卧位,先吸净气管内痰液,再吸口鼻分泌物,以避免由于痰多而出现气体测压不准的高压力显示或由于漏气造成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套管的护理3.1外套管的固定传统的外套管固定是用绷带在外套管两侧固定小孔各打1个或2个死结,另一端绕至颈后或一侧,在颈后或颈一侧再打1个活结,此法更换绷带时复杂,易刺激病人反复咳嗽,给病人造成不适,病人家属难以接受。同时存在打结处易受血渍、痰渍污染而结痂变硬,拆解困难又无弹性,当头颈部移动时易管套管,咳嗽时影响呼吸。徐春云采用单结法固定外套管,方法是用一绕颈两倍长的绷带,从颈后绕至颈前,两端各穿入固定小孔,再绕至颈后,松紧适宜,后在颈部一侧打一活结。这种方法避免上述缺点,但其缺点是活结易松脱。许丰等研制成一种简单安全且廉价的气管套管固定带,操作时将固定带的搭扣面正对操作者,将一侧带子穿过气管套管固定孔后反折粘贴,对侧同法,再在颈后把两端粘牢,最后依病人颈围调整松紧,即完成操作,此方法搭扣更牢固并可依据病人的颈围随意调节松紧。

3.2内套管的消毒内套管的消毒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气管内套管消毒,常规4h~6h消毒1次,传统方法是煮沸消毒。胡婷经研究证明,采用浸泡、清洗、煮沸消毒方法消毒金属内套管,是一种步骤简单、消毒效果合格的消毒方法,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取放内套管前均先将气道内痰液吸净,管口分泌物喷出时要随时清除、擦净。

4吸痰的护理4.1吸痰的指证一般为呼吸音减弱和困难,在气管导管内出现分泌物,可闻及痰鸣音或呼吸哮鸣音,气道压力增加以及不明原因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吸痰必须讲究技巧与方法,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引,插管不应超过2次,负压在10.64~15.96kPa之间,每次吸痰的时间不应超过15s。

4.2选择适当的吸痰管一般选用柔软、多孔、透明的DRE型可控式硅胶吸痰管,吸痰管适当是指它的直径应小于气管内套管内径的一半,这样在吸痰时空气仍可进入肺内,大大减少窒息的可能,并防止负压过大引起的肺不张。

控制吸痰管插入的深度,深部吸引可损伤气道粘膜,增加出血和感染的机会。

4.3给氧吸痰可引起低氧血症、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生,故吸痰前后均应给予预充氧。吸痰前给吸纯氧5min,吸痰中持续吸氧,吸痰结束后5min内仍给纯氧吸入。

5气道湿化5.1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液采用无菌蒸馏水和0.45%的盐水优于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快,盐分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而0.45%的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缩,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无菌蒸馏水因不含盐分对气道无刺激。

5.2湿化液温度及控制热湿交换器以其高效的湿化、加温和滤过作用,逐渐被临床所重视并广泛地应用。有研究显示,HME能加热低于体温5~6℃的吸入气体,当吸入气体通过时,热量及水分重新进入吸入气体中,从而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和温化,维持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5.3湿化方法5.3.1气管内定时滴药通常用注射器将药液分次滴入气管套管,每次5~10滴。

5.3.2持续气管内滴注采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按静脉输液的方法常规排气,将输液器的头皮针剪去,将软管放入气管套管4~6mg,每分钟1~2滴。

5.3.3雾化吸入利用气流或超声波的声能为动力将湿化液撞击成微细颗粒悬浮于气流中进入气管,达到湿化目的,硅胶面罩用于无创呼吸机给氧等,可使患者更加舒适。超声雾化疗法可使被吸入的药物到达支气管,可减轻呼吸道黏膜炎症和水肿,气雾随着病人浅而慢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使痰液稀释而利于吸出。

5.3.4人工鼻由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构成,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将呼出气体中的热核水分收集和利用,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体,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温湿度。

5.4湿化效果评价分泌物稀薄或由粘稠变为稀薄,为湿化效果“较好”;分泌物性状和量没有变化,为湿化效果“一般”;分泌物明显变稠,为湿化效果“差”。

综上所述,对气管切开病人采取的上述呼吸道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的效果。近年来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在气道的湿化、湿化液的选择、气道内吸痰、内套管的消毒、感染的控制等几个环节为临床提供了更好的措施,因此早期做好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护理,能够使病人在气管切开治疗过程中避免感染,减少并发症,可大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