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韦贵康教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6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运用韦贵康教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66例

陈海枝

陈海枝(湖北省潜江市民营中医诊所433100)

【摘要】目的:探讨韦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治疗组(韦氏手法)和对照组(传统手法)各33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总有效31例(93.94%),对照组治愈10例,总有效27例(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反背法的韦氏手法疗效优于传统手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治疗;韦贵康;名老中医经验;韦氏手法;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18-0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保守治疗能使80-90%LDH治愈[1],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韦贵康教授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他治疗LDH手法多样,独树一帜,疗效颇佳。笔者曾有幸学习到此手法,临床运用治疗LDH6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来自湖北省潜江市1997年7月至2011年12月陈海枝中医诊所收治的经确认的LDH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韦氏手法组)、对照组(传统手法组)各33例。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26至60岁,平均43.2±11.4岁,病程7天到32个月,中位数7.2个月。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30至60岁,平均年龄45.1±13.1岁,病程3天到28个月,中位数6.6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症状与体征本组66例主诉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其中腰痛61例,一侧下肢放射痛54例,双侧下肢放射痛5例,疼痛为持续或间歇性钝痛、灼痛或酸痛,查体示腰侧弯畸形3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阳性,咳嗽征阳性,X线示腰曲变直51例,反张6例,腰椎体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相应突出节段椎间盘的椎间隙变小,MRI提示椎间盘变性,髓核后突。

1.3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诊断,症状表现为腰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X线摄片见有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①松弛手法:让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置于放松状态,暴露腰部并在腰部涂擦少许的介质油,用掌根及小鱼肌在腰椎左右侧横推擦来往数次和在腰椎上下直推按摩数次,达到局部发热,即热至痛止的效果,然后双手平衡用力将腰椎上的皮肤重重提起,“咯咚”几声即可。②斜扳法:患者侧卧,下腿伸直,上腿极度屈曲,医生站立患者面前,以一前臂压按患者上肩,另一前臂压按患者腰臀部,在旋转至最大角度,医生相对用力做有控制力的扳动,常可闻及弹响声,然后患者换另一侧侧卧,动作要领操作方法与上相反。③反背法:医患双方站立,背靠背,医者的上肢与患者的上肢交叉相扣,医生腰前屈,将患者整体背起,患者重量全落在医者身上,用医者的腰骶椎托住患者的腰部患病腰骶部,医者的头、面对地面逐渐向下至90度,然后慢慢站立反复做3-4次,接着医者前倾100度用腰骶椎在患处作一挺,一旋柔,一松,一振,一抖,连贯性的慢下滑,医者的腰骶椎始终不能离开患者的腰部,反复做了3次。

2.2对照组①打通任督,先嘱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按摩手三里、中脘、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10-15分钟。②斜扳法:与上法相同。③嘱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点按如下穴位:肺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承扶、承山、委中、昆仑,除命门是单穴外,其余均取双穴。

疗程:每天操作一次或隔日操作一次,以7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每次都要嘱患者制动,不要受凉受累,多睡较硬的板床。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有关LDH疗效评定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活动无障碍,恢复原工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虽无障碍,但劳累或过重活动时有轻度疼痛和不适,休息后好转,基本恢复原工作,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活动轻度障碍,可部分工作,无效:未达上述判定标准,或腰腿疼痛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活动不能,不能胜任任何工作。

3.2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疗效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结果经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发生不良反应者0例,在观察过程中未出现脱落病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讨论

本观察显示采取反背法的韦氏手法疗效优于传统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韦贵康教授手法强调以通为用“,正则通”“、顺则通”“、松则通”、“动则通”、“调则通”,以通达到治疗目的[4],他综合松弛手法、斜扳法、反背法。后二者作用于骨,但是以松弛手法为前提。松弛手法通过推擦推摩手法,让患者心情轻松愉快,肌肉松弛缓和,当松解痉挛肌肉和粘连后,通过斜扳法和反背法来拔伸和旋转关节,使微小错位恢复到正常位置,以骨复位,筋归槽。

反背法是借助患者自身重力牵引,与医者腰臀部杠杆作用,反背法主要作用于腰椎后关节,使腰大肌伸长、舒展、解痉,解除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复位紊乱的椎间关节,增大椎间隙椎间孔,减轻局部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水肿,从而改善病变部位椎管内外环境。反背法作用直达病所,操作时通过医者腰臀活动带动患者腰及下肢做轻柔缓和的摆动回旋,这是背法独特的优势,也是其它手法不能比拟的。它选对病变关节,通过对病变关节反复的各方位的拔伸、牵拉和旋转,从前后内外以及跨关节松解病变关节囊,从而使病变关节囊周围的筋膜、结缔组织及关节附近肌肉松弛,为LDH病症缓解创造良好基础。反背法对医生体能和体格要求较高,最好旁边有助手协助保护。医患身高差距过大,患者过于肥胖,均不宜背法治疗。

参考文献:[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7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5-146.[4]戴七一.韦贵康教授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特点探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