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学校关爱保护问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留守儿童的学校关爱保护问题的思考

曾鹏王进鹏蔡春程嘉怡丁春亭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442000

摘要:学校一直是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主阵地。本文首先简述了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针对当前留守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从教育部门、教学方法、家校合作和教育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情况,旨在完善教学体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校关爱保护;问题

引言: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下发了有关留守儿童的关爱意见,将未成年人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为这项工作的落实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建议。虽然近年来政府采取的措施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颇见成效,但仍存在教学水平不高,管理方法不当等现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留守儿童学校生活现状

留守儿童的教育来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学校教育涵盖了学生在校园内接受的一切教育活动,分为小学和初中,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当前形势影响,很多留守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意识不强甚至等情况,现状不容乐观。学校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父母监督力度不够,学生课下学习缺乏自律意识。第二,很多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营养不良,不注意卫生,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身体瘦弱。第三,一些学生缺乏家庭和学校的严格管束,不遵守课堂激烈,甚至会出现旷课、打架、早恋、吸烟喝酒等恶劣现象。第四,由于心理上缺乏关爱,不少留守儿童不爱讲话、性格内向、情绪低落甚至焦虑暴躁,还有的强烈缺乏安全感,存在逆反心理。第五,一部分留守儿童自制力差且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或受到不法分子的诱拐[1]。

二、学校关爱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部门主导性较弱

虽然国务院相关规定明确指出要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但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工作主导意识薄弱,指挥力度不够,责任分布不清楚,监督工作薄弱、工作落实不到位等情况,由于缺少系统性的指导,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教育关爱的不足

通过研究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倾向于喜欢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学生,对于调配、叛逆、爱闯祸的孩子关注度不够,也没有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还有些教师监管力度薄弱,缺少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没有关爱孩子,导致学生逐渐信息不足,两极分化。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学校与家庭缺少合作

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最基础的教育,是关爱保护工作落实的重点内容,有时家庭教育要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由于学校和家庭缺少交流沟通的教育体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还不够了解,教师对孩子课下的情况也不能有效掌握,从而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教育资金的匮乏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去城市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加剧。政府要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但是当前情况下,很多学校教育设施落后,经费不足,活动不丰富,且师资力量薄弱,这都成了影响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重要因素[2]。此外,还有一些政府部门监督意识不强,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加大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提升学校关爱保护的对策

(一)发挥教育部门主导地位

国务院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意见要求相关教育部门要学习贯彻监管任务,深化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强化部门的主导地位,解决农村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此外,要培养优秀师资力量,充实农村教育资源,将师德师风建设贯彻到教学工作中,提高留守儿童的教学水平。还要完善义务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扶贫活动,避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在保护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中,要做好监督管理,对于失学现象要鼓励学生重返校园,及时做好跟踪回访,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

(二)创新教学模式

留守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留守群体的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关爱学生,还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做到及时辅导、及时保护、及时关爱、及时抚慰。要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详细了解分析,与孩子经常沟通交流,以家长的角度让孩子感受到温暖,还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家访活动、看电影、文艺晚会、经典诵读、感恩班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开展生生互助活动,重视留守儿童的道德、安全和心理上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家校合作沟通

学校教育只是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一部分,以学校为主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两者的结合需要学校发挥主动优势,以家长会、家访、微信交流群等形式将教育思想传递给家长,实现家校互通,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避免出现家养学校教这种错误理念。教师需要按时汇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监督其在家里的表现,家长第一时间掌握了孩子的动态,可以配合学校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此外,还要与社区、团委、妇联等组织及时沟通,为留守孩子提供更多社会关爱,成立志愿者保护组织,将关爱保护工作落实到位,还可以与大学相互合作,由大学生组建志愿者团体,鼓励学生努力学校,为孩子带去关爱和温暖,实现家、校、社会的连接。

(四)强化经济投入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经济投入,专款专用,用专门的教育资金来满足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教师培训,从源头上确保留守儿童教学工作的运行。此外,还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使留守儿童能得到平等的教育。还要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获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要为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安全提供有利保障,尽量在学校设置优质的用餐环境和睡眠环境,确保学生的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还要注重孩子的安全问题,在学校的监管下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结论: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多方努力,随着各项政策的完善,关爱措施逐渐得到落实,工作机制在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未来的日子里,学校依然要重视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为农村留守孩子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中阳.留守儿童的学校关爱保护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杨乐乐,张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国家新政策的视角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6):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