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臂丛麻醉用于上肢手术及其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连续臂丛麻醉用于上肢手术及其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罗正文

罗正文(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人民医院麻醉科441700)

【摘要】目的:分析上肢手术与术后镇痛行连续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予以上肢手术13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常规臂丛的麻醉方式,观察组行连续臂丛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麻醉后,观察组平均加药量(7.20±3.75)ml比对照组(18.45±2.64)ml少,且Ramsay评分(2.89±0.78)分比对照组(2.03±0.60)分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与术后镇痛行连续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上肢手术;臂丛麻醉;术后镇痛【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1-0128-01

上肢手术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采用此类麻醉需充分考虑手术具体部位、患者自身经验与潜在并发症等[1]。为探讨上肢手术与术后镇痛行连续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取的予以上肢手术130例患者临床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予以上肢手术13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36-74岁,平均(50.28±10.73)岁;观察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37-75岁,平均(50.30±10.76)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手术室之后,检测其呼吸、血压、脉搏与心电图等,对静脉通道予以建立,与检查结果结合确认无麻醉与手术类禁忌症,与此同时观察组行连续臂丛的麻醉方式:取平卧位,头偏于患肢的对侧,患肢内收,对中、前斜角的肌间隙予以确定,以环状软骨的边缘作为麻醉穿刺点,并和第六颈椎保持水平,消毒,针和穿刺点平衡,且与皮肤成45?夹角,固定外套管,并与注射器、延长管连接,回抽检查无问题后注入麻醉药,首次≤30ml,补给量为5-10ml,术后保留静动脉留置针,行自控镇痛。对照组行常规臂丛的麻醉方式:穿刺法同观察组,30ml局麻药注入,适度按压穿刺点,药量追加据手术时间确定,术后静脉镇痛。

1.3判断标准和观察指标参照Ramsay评分法评价患者镇静镇痛程度,1分:不安静、烦躁;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服从命令;4分:嗜睡、可唤醒;5分:可唤醒、反应迟钝;6分:深度睡眠状态、不可唤醒,分数与镇痛效果成正比[2]。观察两组Ramsay评分、平均加药量、加药次数与运动神经类阻滞完善的时间。

1.4统计学处理对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麻醉后,观察组平均加药量(7.20±3.75)ml比对照组(18.45±2.64)ml少,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Ramsay评分情况麻醉后,观察组Ramsay评分为(2.89±0.78)分,比对照组(2.03±0.60)分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患者行上肢手术之后,多数存在严重应急反应、疼痛剧烈等现象,影响其康复,手术过程中采用有效的麻醉方式十分重要,臂丛麻醉为临床常见方式,且对臂丛麻醉入路常用腋路法、锁骨上下法与肌间沟法等,其对全身干扰较小[3]。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结果显示:麻醉后观察组平均加药量(7.20±3.75)ml比对照组(18.45±2.64)ml少,表明上肢手术与术后镇痛行连续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药量。可能因为连续臂丛麻醉有追加药量与次数少等优点,并且能够按照阻滞效果调控追加药量与次数,从而可有效减少药量;此外,连续臂丛麻醉可以分次给药,避免大剂量给药导致的毒副反应,且可延长麻醉时间,有利于取得较好麻醉效果,从而减少麻醉药量[4-5]。同时,通过分析两组Ramsay评分情况,结果显示:麻醉后观察组Ramsay评分(2.89±0.78)分比对照组(2.03±0.60)分高,表明上肢手术与术后镇痛行连续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术后镇痛。可能因为连续臂丛麻醉采用静动脉留置针注药方式,且具有多种入路法,手术时对中、前斜角的肌间隙予以确定,为一种肌间沟法,其在连续臂丛麻醉中的效果显著,可以在术后起到良好镇痛效果;此外,手术后采用自控镇痛的方式,能够使患肢血管得到扩张,且能有效防止因疼痛引起血管痉挛的现象发生,从而发挥较好镇痛效果,有利于使患者痛苦减轻。

综上所述,上肢手术与术后镇痛行连续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药量,并有利于术后镇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张力军,谢炜,吴世贵,等.肌间沟-锁骨上入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18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23):3481-3483.[2]傅永鸿,杨智,苏伟,等.脑电双频指数在调控丙泊酚镇静深度中的价值[J].广州医药,2014,45(6):41-42.[3]王小红,夏荣,何林政,等.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麻醉用于上肢肱骨中段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14-3615.[4]余倩,叶茂.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术后镇痛的应用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4,35(6):555-558,571.[5]卢玲.连续臂丛麻醉方法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307-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