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童声合唱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如何开展童声合唱教学

南建飞

南建飞(瑞安市高楼镇平阳坑学校,浙江温州325200)

摘要: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它对训练合唱队员的协作能力、平衡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对各种音乐风格的把握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儿童合唱训练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乐感为前提,以音准、气息和声音的训练为基础,以情带动声音,做到情和声的统一。

关键词:童声;合唱教学;训练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实践活动,统一、均衡、整齐的合唱能培养出合唱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另外,对小学生而言,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他们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养成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合作能力、音乐演唱能力的重要手段。它的“陶冶”功能已得到世界各国教育家的认可。但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国家注重应试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被教师和领导列为重点栽培对象,受人青睐。而音乐、美术等课却被认为是副课,故而有些音乐教师也是随随便便的上课,更不要提开展合唱教学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谈谈对童声合唱教学的一点建议。

一、激发兴趣,培养乐感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出自于好奇心,即探究新事物的需求,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会产生对有关事物的兴趣。学生若对从事的活动感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可见,兴趣爱好能激发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个性心理特征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少儿对音乐的兴趣大多较高,那么让他们维持这样的心理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是为下一步训练做必要的充分准备。在训练之前,要制造出良好的歌唱环境和氛围,教师要让学生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对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唱、演、欣赏等各方面入手,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提高。另外,对儿童的乐感培养也要重视,并且越早越好。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唱、好动,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如果注意引导,学生将终生受益。

乐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多接触、多聆听、多欣赏各类美的音乐因为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比其它艺术影响更为迅速、更为强烈。几个音符、几个乐句就能立即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变化,使学生从听音乐中感受乐曲的音准、节拍、节奏、调性、力度、速度、和声、音色等逐步领会音乐的妙处。

二、音准的训练

音准问题是合唱的首要问题,内心听觉是音准的前提。听觉训练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从小字一组的“do”开始,先用一组唱根音、另一组唱冠音的方法唱音程,再过渡到和声训练;起音时给出和弦音响,而不是单音,让学生在和弦音响中去练习找到自己应唱的音;先练习闭口哼唱,可以增强听音能力,便于找到高位置的声音,也有利于倾听自己与其他声部;用无伴奏练唱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和音感,可以加强听觉的有意注意,便于发现声音的优劣,是一种听清、唱好的有效办法。这样,学生依靠自己的思考和辨别抓住音高,音乐感和音准会逐渐巩固而不会丢失。

另外,在训练过程中适当插入些声音听觉的模仿训练,可有效地训练学生在合唱中的音乐听觉,提高他正确的听辩能力和彼此间的协调能力。

三、声音的训练

儿童声带的生理特点是气息浅、声音稚嫩、音量弱小、声音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声音的训练可归纳为轻声、头声“两声”训练方法,教师选择不同的练声曲,歌曲与科学的练声方法相结合,从而可使训练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达到声音统一的目的。

声音的“空”“松”“通”是声音和谐统一的关键。儿童唱歌不像成人那样善于控制声音,天真的儿童歌唱时大多数大声喊叫,而喊叫只会破坏合唱声部的统一、损害嗓子。因此,轻声演唱方法训练是合唱初期训练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应让儿童正确地呼吸、轻声地唱歌,在轻声唱歌的过程当中,让孩子充分注意声音、音准、节奏、乐感的准确,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地歌唱,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意境中以情带声,体会声音运用的感觉,以唱得轻松与自然流畅为好,从而达到声音的统一。在训练中,先练母音“u”,因唱“u”容易使喉头下沉,再让学生找含了一口水的感觉,把咽喉打开,用吸饮料的感觉轻唱,还要让学生逐渐进入母音o、a、e、i的练习,练习这五个母音,目的是在唱歌词时,学生能有个正确的归韵,即有个统一的咬字吐字基础。

合唱必须用高位置的发音方法以获得头声。就是使气息推动声波向上进入打开的头腔(闻花,打喷嚏的感觉就是头腔打开了),同时把鼻咽腔调整细,整个咽腔如一个倒置的漏斗,让气息推动声波从宽处进入细管子,管子越细越集中,越易进入头腔,以获得头声。对低年级理论不宜讲得多,只要他们注意歌唱时小腹不能松、抬眉,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让学生明确,在集体歌唱时只能听到整体音响,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刻注意自己的声音是否“冒”出来。集体歌唱时只要有一个人用不同的发声位置或方法唱,就会“冒”出来,从中让学生明白合唱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没有个人自由发挥的余地。

四、气息的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出的声音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儿童歌唱的呼吸与成人一样是胸腹式呼吸,比自然生活中的呼吸要深沉平稳。但是儿童对此不太理解,教师必须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原理,并多做示范:

首先,让学生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喉头,包括脸部的肌肉都处在放松的状态,面带微笑。

其次,让学生摸住自己的腹部,感觉腰部向两边扩张。在吸气方面,歌唱与说话时是比较接近的,差别关键在于吐气方面,歌唱中的吐气比说话的吐气要慢得多,吐气要做到“匀、慢、饱”。

再次,还可以让学生假想在面前有一支蜡烛,要求学生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去吹(不能吹灭),气息控制越长越好。也可作“像闻花”的感觉,要求学生用横隔膜、腹肌来控制气息。吐气时必须学会控制,平稳而有节制地慢慢吐出气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打开喉咙,保持打哈欠的感觉。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拿一张纸,有控制地吹纸角,要使纸角保持一定的弯度,不能忽上忽下地变化,通过这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控制气息的能力,可达到气流平衡、均匀的目的,在这基础上再进行各种力度变化与气息运用的训练就容易了。

五、声部的训练

想唱好合唱还要进行和声音程的训练,应当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在唱准自然音阶上下行的基础上进行听音训练。开始听单音,如先弹出“do”再弹“mi”,听清、唱准了,一起弹出这两个音,问学生有几个音?能分辨音高吗?按声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音高唱一唱。在听准唱准的基础上出现单音和声音程。开始要求唱准自己声部的音高,慢慢就要求“唱一听二”,既要唱准自己声部的音又敢于听另一声部的音,可以提高音准、自控能力、听力。听了音程还可以进行和弦的听辨和摸唱,这样的练习尽量每节课都能安排五分钟左右,由浅入深。实践证明,坚持不懈的和声训练能提高合唱团的整体水平。

另外,还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平衡,合唱的美感在于声部的平衡。在学习《春雨濛濛地下》这课时,让高声部和低声部同时轻声唱出这些乐句,感受小雨沙沙落下不同高度而和谐统一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和声的美感和合唱的丰富表现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兼听能力和对和声效果的感受,又培养了学生相互制约、共同协作的能力。

六、合唱歌曲的表现和艺术处理

通过声音训练,一首歌曲的初步轮廓就出来了,但要真实地传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就必须懂得如何表现和处理歌曲。要表现好歌曲,必须正确处理“声”和“情”的关系。“声”是怎样用气、发声、咬字等技术问题。咬字吐字和发声是分不开的,没有正确的咬字吐字,很难说有正确的歌唱发音。

因此,正确处理“字”和“声”之间的关系是传情的重要保证。“情”是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情感。在合唱中,“情”和“声”的统一,是深刻的思想内容、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其统一的程度越高,歌唱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就越强。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再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将音乐的形象丰满地塑造出来,使听众产生共鸣。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籍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音乐是最富情感的一门艺术,“情”是对演唱者一个重要的美学追求,是对演唱水平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歌唱艺术中要教育学生以唱“情“为主,把“情”放在主导地位,做到“声情并茂”。

对音乐作品的处理无外乎通过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柔亮,以及休止音、延长音、装饰音、顿音等加以润色、处理。只有通过认真分析音乐作品,吃透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恰当地运用各种处理方法,细致地对作品加以处理,才会使听者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投入地倾听,陶醉于其中。

总而言之,合唱艺术是一门神奇、复杂又十分具有魅力的艺术。真正投入进去后,就会觉得其乐无穷,它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音乐享受,也能铸就学生无限的表现能力、歌唱能力和审美能力。合唱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培养了集体合作精神,虽然“挪用”了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但是相信科学、有效训练会令合唱团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将让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开展好合唱教学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文思隆.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M].北京:环球音像出版公司,2003.

[4]杨瑞庆.合唱编配辅导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潘丹宁.跟我学唱歌童声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6]阎宝林.合唱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