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精神病患者腹泻疫情的病原学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一起精神病患者腹泻疫情的病原学调查

叶瑞国宋斌罗铭张耀平覃坚

叶瑞国宋斌罗铭张耀平覃坚(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233-02

【摘要】目的查清精神病患者腹泻疫情的病原,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病人的肛拭及粪便标本8份,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对常见病原菌进行筛选检测。结果7份肛拭标本和粪便标本分离出志贺氏菌属福氏Ⅱ型。结论本起传染病疫情由志贺氏菌属福氏Ⅱ型引起。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腹泻病原学

2011年1月24日16时30分,玉林市疾控中心接到某精神病医院电话报告:该院近期陆续有多名精神病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接到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派出由流行病科和检验科组成的调查组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将处理情况分析如下:

1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

1.1发病经过某精神病医院二病区从2011年1月7日至1月24日,陆续有14名男性精神病患者出现腹泻、食欲不振、乏力,个别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发病时间分别为:1月11日1例、14日3例、18日2例、19日1例、20日1例、21日1例、23日2例、24日3例。除1人因症状较重转院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留在本院治疗,经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已有所缓解,尚有7人仍有腹泻症状。该院全体职工及所有病区的精神病住院患者饮用同一井水,所有患者在同一食堂就餐,但除二病区外,均未发现有腹泻等类似症状的患者。

1.2临床表现14例病人中,除1例患者病情较重外,其余均为轻症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腹泻,大部分患者日均腹泻4次以上,最多者日均8次,大便呈水样便,腥臭,部分患者有里急后重的表现;其次为食欲不振、乏力;个别患者出现发热症状。

2实验检查材料和方法

2.1样品采集现场采集7例腹泻患者的7份肛拭子和1份粪便标本,其中一名患者同时采集肛拭子和粪便标本。

2.2培养基与试剂所用培养基和生化管购自北京陆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3检验方法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表现,参照WS289-2007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WS287-2008志贺氏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WS271-2007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致泻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WS289-2007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对以上可能出现的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

2.3.1分离培养将患者的肛拭子和粪便直接划线接种XLD平板、庆大平板、EMB平板、TCBS平板,置36℃培养24h观察结果;同时,标本接种肠道增菌液、碱性蛋白胨水、乳糖胆盐肉汤、3%碱性蛋白胨水,碱性蛋白胨水进行二次增菌,增菌后再分别接种XLD平板、庆大平板、EMB平板、TCBS平板等,置36℃培养24h观察结果。

2.3.2生化反应可疑菌落经纯培养后,分别接种生化管,置36℃培养24h-48h,判读结果。

2.3.3血清分型将可疑菌落的纯培养物分别与诊断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同时以生理盐水为试验对照。

3检验结果

3.1分离培养8份标本中有7份标本经培养后在XLD平皿上出现粉红、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圆形、中心稍突起的可疑菌落,在EMB平皿上出现无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圆形、中等大小的可疑菌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证实此两种可疑菌落均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表1)。

表1标本直接划平板分离和增菌后再分离培养结果

标本编号各类平皿培养结果

XLD平皿庆大平皿EMB平皿TCBS平皿

1号肛拭子粉红、透明可疑菌落-无色、半透明可疑菌落-

2号肛拭子粉红、透明可疑菌落-无色、半透明可疑菌落-

3号肛拭子粉红、透明可疑菌落-无色、半透明可疑菌落-

4号肛拭子粉红、透明可疑菌落-无色、半透明可疑菌落-

5号肛拭子粉红、透明可疑菌落-无色、半透明可疑菌落-

6号肛拭子----

7号肛拭子粉红、透明可疑菌落-无色、半透明可疑菌落-

7号粪便粉红、透明可疑菌落-无色、半透明可疑菌落-

注:-表示无可疑菌落

3.2生化试验所有可疑菌落生化实验结果一致,见表2

表2可疑菌落生化实验结果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3.3血清学试验所有可疑菌落志贺氏菌四种多价血清凝集(++++),福氏Ⅱ单价血清凝集(++++);生理盐水对照为不凝聚。

综合以上检验结果,可判断从患者标本中分到的可疑菌为福氏Ⅱ型志贺氏菌。

4讨论

本次精神病患者腹泻疫情的病原微生物是志贺氏菌属福氏Ⅱ型。志贺氏菌属福氏Ⅱ型是引起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1]。本次疫情共采取8份标本,其中有1份未分离出病原菌,可能原因是患者用药后对病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或者是该份采样不理想。

据调查了解,该院三个病区所有住院病人统一提供开水、水源来自院内同一井水,水井为密封井,周围无明显的污染源;所有住院患者也在该院同一食堂就餐;除了二病区出现腹泻患者外,其他两个病区的患者及医院职工均未发现有腹泻等类似症状,推测水源污染的可能性小。据二病区科主任反映,在首发腹泻病例出现前几天,该病区收留了三名流浪乞讨的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个人卫生较差。此外,这三名流浪患者都出现腹泻症状并检出痢疾杆菌,该起疫情的传染源可能来自三名流浪乞讨的精神病患者,其入院前很可能已是带菌者,入院后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造成本次疫情的发生。

卫生条件差和不健全的卫生制度是促使本次精神病患者腹泻疫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该医院分三个病区共250名精神病住院患者,此次疫情发生在该院二病区,二病区有81名精神病患者,全部为男性。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该医院对其实行封闭式管理,病房及活动空间狭小,每间病房25平方米住宿10人,人员较为密集,卫生设备简陋,没有健全的卫生制度。建议该院改进和加强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及其孳生地,有效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精神病患者能接受的方式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避免“病从口入”,一旦发生细菌性痢疾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痢疾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齐小秋.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细菌.卫生部病原微生物检验教材编写组,29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