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主动适应管理新常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主动适应管理新常态

彭剑波

彭剑波(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

摘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加强劳务工管理也是项目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当前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建立健全劳动用工新机制,严格落实劳务用工制度,规避了劳务用工的法律风险,是构建和谐项目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工程项目劳务用工管理

在建筑施工项目,劳务工是现场作业的主体,是施工生产的主要力量。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加强劳务工管理也是项目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当前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通过学习劳务用工知识,建立健全劳动用工新机制,严格落实劳务用工制度,规避了劳务用工的法律风险,优化了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劳务人员素质,保证了施工生产稳步有序进行,逐渐形成了项目各项工作和谐发展的局面。现结合本人在项目上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如何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主动适应当前管理新常态。

一、精心研究法规,转变管理思路,适应依法治国新常态。

工程施工项目一般工期比较紧,以企业为项目调配的人力资源,要在这样一个短时间内完成巨大工程量是不实现的,因此,引进协作队伍和劳务工成为项目完成施工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力量。

1、认真学习,吃透政策。新《劳动合同法》将对企业用工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工程施工项目必须按《劳动合同法》要求规范劳务用工管理。在项目管理中,项目党组织要适时组织项目领导班子和主要管理人员系统的学习了《劳动合同法》,掌握了其中涉及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劳动合同争议预防、处理策略、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辞退与裁减员工的规定及劳务派遣等方面的内容与企业应对策略。同时,要结合项目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读了地方政府关于劳动合同方面的相关规定,在更细的层面上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解除过程,对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明确其解决办法。

2、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合理组织劳动力和配置劳动力资源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在劳动力资源引进方面,合同制员工可以由企业调转,有资质的协作队伍员工可以由工程项目按照相关制度成立招投标小组从外部引进,劳务工的引进方面则转变思路,确立了非关键岗位劳务派遣的理念,采用国内日益成熟的劳务派遣引进方式给予解决,减少不必要的劳动纠纷,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调整思路,将劳务工管理重点从劳动关系管理转到使用过程管理,包括引进管理、风险管理、纪律管理,重点做到事先预防。

3、结合实际,完善规章。可以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按照劳动合同方面的相关政策及企业的相关文件要求,制定项目关于劳务工管理有关办法,对劳务工的引进、管理培训、考核、工资支付、清退形成制度对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实行协商、公示、告知,确保劳务工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合法性。

二、严格落实制度,确保用工规范,适应精细化管理新常态。

在工程项目的用工过程中,根据协作队伍有自己的资质和相应的管理人员,项目采用分层管理。针对劳务工,由于用工使用管理在本单位,必须采用重点管理,确保用工规范。

1、规范程序,把好进场关。对协作队伍引进要进行实地考察,对其资质、信益、实力、人力等进行综合考核后,综合研究后进行引进;劳务工的引进上,严格按各自企业的相关规定,可以参考以下程序进行引进:填报用工计划→企业人力资源部审批→项目与相关劳务派遣公司协商,派遣人员,完善用工手续→项目用工管理→项目完工,人员清退。过程中,须严把劳务人员进场关,择优引进劳务人员,对所有引进招聘人员首先进行面试、发放相关事项《告知书》,对于在其他项目未解除劳动合同或擅自离岗的人员严禁录用;对拟录用人员,要求其提供健康体检证明,对于有疾病、生理缺陷、年龄超过50周岁或未满18周岁、不能提供合法身份证等相关材料证明身份人员坚决不予招用。

2、完善资料,把好风险关。录用引进协作队伍和劳务工,要强化基础资料收集工作。有资质的协作队伍要收集其单位的法人授权书和其现场管理人员的各种签认资料。对劳务工要把握五个重点:一是重点建立进场的劳务工动态管理台帐,做到了用工数量准确,用工状况清晰;二是重点做好入职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离职人员劳动关系的终止或解除,确保人在关系在,人走关系清,杜绝因劳动关系不清而引发的经济赔偿、双倍工资、无固定期限等风险;三是重点做好职业健康资料收集。凡是进入工程项目作业的人员要提供体检资料或健康证明,以确认其无职业病或无职业禁忌后方允许上岗作业,以杜绝职业病引发的工伤风险;四是重点做好工资支付。劳务工工资发放按时、足额,以杜绝因劳资纠纷引发的诉讼风险;五是重点做好工伤保险买。对所有务工人员要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方式来降低企业工伤赔付的经济损失。

3、严格纪律,做好管理关。协作队伍所从事各种工序分包,工种单一,工程项目可采用双层管理体制:对其现场管理人员采用以“刚”性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其管理好手下队伍和工程安全质量。对于其内部员工管理,可采用“柔”性管理,以提高他们工作极积性,以确保各项工序工程按期完成。劳务公司派遣的劳务工,由于其劳动关系不在本单位,思想稳定性较差,流动性较快,为此,工程项目要重视其劳动纪律的管理。如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建立考勤表,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严格执行岗位劳动纪律,严禁上班迟到、早退,严禁在工作时间内睡岗、脱岗、窜岗、找人代班或从事与岗位工作无关的其它活动;开展遵章守纪教育与检查,经常性开展遵章守纪教育,提高其安全质量意识,定期开展遵章守纪检查,及时查除不按章作业人员。

三、加强劳务队伍建设,提升劳务人员素质,构建和谐项目新常态。

为了达到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还必须加强劳务队伍建设,提升劳务人员素质,提高其工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实现项目管理的真正目标。

1、强化技能培训。优质的劳动力是制造优质产品的基础。为提高协作队伍员工和劳务工素质,工程项目可以成立劳务人员业余技能培训教育学校,抓好三大培训:一是强化协作队伍员工和劳务工的法律法规培训,让其明白当前劳务用工法律整体形势和自身权益;二是强化协作队伍员工和劳务工的操作技能培训。加强特种作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做到特殊工种人员100%持证上岗;三是强化协作队伍员工和劳务工的安全培训。对全体协作队伍员工和劳务工进场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只有成绩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作业。

2、关心文化生活。工程项目的党工团会组织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职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有条件的话要修建职民工活动室、阅览室,购置了电视机、影碟机、图书等设备,购买了篮球、乒乓球台、羽毛球、象棋、跳棋等活动器材,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业余文化娱乐活动。

发挥协作队伍政治指导员的优势,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协作队伍员工和劳务工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困难,认真寻找解决的问题办法,增强其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和中秋等法定节假日,安排协作队伍员工、劳务工与正式员工一起会餐,相互沟通,加深了职民工之间的感情联络,增进相互间的友谊。

3、维护合法权益。招人是前提,留人是关键。为了使派遣到项目务工的人员留得住,在用工管理制度上,要实行劳资双方平等协商机制。项目出台各类管理办法,涉及到协作队伍员工和劳务工切身利益,均要先征求他们意见,进行公示。下发或转发的各类管理文件,有涉及有协作队伍员工和劳务工内容的,要使其阅知。要落实“五同”(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和“八个一样”(政治权利、思想教育、管理要求、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经济利益、生活环境及文化娱乐上一样)管理,尽量改善劳务工的办公、生活环境,与职工同工作同休息同劳保,冬天为其提供暖气住房,夏天为其送清凉。配置与员工一样的床,衣柜,淋浴间、饮用开水满足供应,水冲厕所,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食堂经常翻新菜肴的品种,照顾各地务工人员的口味,让其在工地也可体验到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