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与复发预防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催眠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与复发预防效果分析

杨延

山东省威海市经区医院临床心理三科264200

摘要:目的:分析催眠疗法对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与复发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选择146例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按入组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催眠疗法,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观察5周,第0、5周时作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对复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间比较HAMD、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结果显示实验组抑郁症复发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催眠疗法有益于抑郁症的治疗与复发预防,效果较抗抑郁药物更显著。

关键词:抑郁症;催眠疗法

抑郁症临床表现为清晰低落、思维活动缓慢和意向行为降低,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虽然抗抑郁症药物目前仍是治疗抑郁症的主流方法,但多数没有显著疗效又有严重危及生命副作用的药物使替代疗法受到青睐。心理治疗特别是在催眠情况下可能会被当作抑郁症治疗的第一选择。数据表明,心理治疗与药物同样有效,其效果可能更持久。本文系统观察催眠疗法与药物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复发预防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抑郁症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入组标准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HAMD评分≥18分,且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实验组与对照组按入组顺序各为73例。其中研究组平均病程(14.65±5.68)月,平均(37.9±7.25)岁;对照组平均病程(14.84±3.67)月;平均年龄(36.2±8.03)岁。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病程、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催眠疗法

实验组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每周一次,每次一到两小时。具体治疗方法为:①进行详细、具体、以结果为主导的评估,以明确治疗目标,并确保治疗过程是有焦点的。②探索具有合理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法,以最有可能帮助实现这些目标。③确定该模式内哪些具体策略或者治疗干预措施最精确和最贴切来访者需要。④把策略用问题、资源和结果的方式构建到与来访者相关问题的隐喻中[2]。

1.2.2抗抑郁药物疗法

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分别为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服药方式为口服,每日1次,一周后改为每周三次,自第四周起,每周两次,总疗程为五周。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Y表示,检验组间是否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HAMD、HAMA评分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表明,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间临床疗效的比较

分组n痊愈(%)显效(%)好转(%)

实验组7327(32.8)28(35.3)18(24.5)

对照组7324(30.4)25(31.3)20(27.8)

2.2复发情况比较

复诊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一年内复发率教改,且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项抑郁障碍,分别为40%和30%。认知催眠治疗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复诊相比产生6.03%抑郁减少,超过5.08%焦虑减少,和超过8.05%的绝望减少。效果大小在治疗终止后6个月及12个月时仍然维持[3]。

2.3两组HAMD、HAMA量表评分比较

对第0、5周的组内比较,两组HAMD、HA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第0、5周组间比较中,两组间的HAMD、HAMA评分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HAMD、HAMA量表总评分比较

3.结论

3.1催眠疗法对抑郁症治疗的有效性

催眠治疗作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一种,可以通过倾听、解释、知道、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主动配合治疗,通过催眠疗法,能够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认知歪曲,矫正患者不良性行为,改善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的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满意度,除抑郁症治疗效果以外更有人身鼓励方面的作用,因而能够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促进康复。[4]每一个来访者都有独特的特质,催眠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在尝试把催眠感受性和治疗效果联系在一起时并不顺利。临床医师需要根据在治疗过程中所获得的反馈不断改进所使用的策略,以保持灵活性,这也是催眠疗法的优越性所在。

3.2催眠疗法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有效性

抗抑郁药物的重要性超越了最初的康复阶段,但长期用药也呈现出一些困难,如手术、怀孕、不合作和副作用都可能干扰抗抑郁药物的预防性服用,因而其复发率也较高。此外,药物可能因为继续使用而失去效力,而且长期使用药物成本可能很高。[5]催眠使得主动地、体验式的学习成为可能,能够更快的帮助患者整合相关的学习,以更协调一致的方式建立治疗性的联系,瓦解个人习惯性的自我经验,有助于患者发展不稳定的归因性格。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分析显示,抑郁症是完全可治疗的,不但康复的机会很高,而且通过催眠等替代疗法治疗的复发率也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喆,孙学礼,黄颐,等.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其与神经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8):575-579

[2]戴伟华,吴红霞,沈均.催眠治疗强迫症临床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13(5):262-263.

[3]徐晶,孟繁荣.集体催眠疗法治疗考前焦虑症[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71-2271

[4]宋彦喜,于长媛.催眠疗法治疗焦虑症研究综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25):184-185

[5]袁艺.对癔病患者护理方法的改进——暗示催眠疗法[J].中国疗养医学.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