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新课标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赵彦

(陕西省西乡县第四中学,陕西西乡723500)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效地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加强训练以巩固,同时课外扩大阅读量,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持之以恒。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语篇教学法;教学习惯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不难看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代对中学生的提出的要求。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应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

1.在导读阶段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高效投入到英语阅读中。

根据阅读课文材料,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语言知识的展现。教师可以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通过提问或讨论介绍阅读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并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兴趣,他们就能迅速进入高效阅读状态。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捕捉大意。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直接感知语群句意;其次要引导他们快速阅读,扩大阅读视幅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能力、推理归纳能力等,即在阅读材料提供的纷繁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文章脉络,掠过不必要知道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出某些生词。例如,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生词quickly,happily是由quick,happy变来的;robber是由rob变来的,显然是表示某种人,就像teacher是由teach变来的一样,从而引导他们结合构词法和文章内容猜出这些词的意思。这样,通过快速阅读,捕捉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对表层意义的理解题:(1)Howmanypeoplearethereinthestory?(2)Whoarethey?要求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不要看课文,以培养他们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3.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整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不到是尾句,但也有时候是在段中。

4.指导学生精读全文,把握信息。

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使其通过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模式,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定势,培养语感。教师可针对有碍阅读理解的内容,采用“疏”导法,教学生抓住重点句、重点词,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知识,采用“点”导法,教授重要语言点。

5.启发学生深读全文,领悟内涵。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深层理解的问题,如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等,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文章,还要引导他们深读文章,使其发挥潜能,引起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的智能和综合素质

阅读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自信和耐心。一看到长长的一篇文章,里面还搀杂着一些生词,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教师要把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道挖掘阅读材料的思想内涵,开展话题讨论,使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正确态度。

四、注意阅读后的反馈调控

教师可以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还可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用英语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文章的谋篇布局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其阅读速度,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领,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

总之,要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有效地设问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后加强训练以巩固,同时课外扩大阅读量,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文红.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4(05)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林志祥.追求初中英语有效的阅读教学[J].中学英语之友.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