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高中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李学娜

李学娜秦皇岛市抚宁区第一中学

摘要:学科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引导学生积极实现个体的价值。就高中地理学科传统教学模式而言,高考成绩压力之下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功利性因素较为突出,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维度更加倾向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上,学科知识一定意义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脱节的,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和个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利于强化学科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当下新课程改革语境下高中地理学科优化提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特别是近年来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持续优化是业已成为大趋势的基本命题。而实际上近年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已经是较为明确的,即突出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育,同时以更加多样和灵活的形式组织具体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题性地位,在上述这样的教学改革语境下各学科教师都应该积极学习和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持续推进学科教学改革。就当下阶段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考成绩压力下的学科教学更加倾向于学科知识的简单重复讲解,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是严重脱节的关系,这不符合当下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也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当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践行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值得学科教师重点探索的基本路径,本文以下将主要围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这一主题,结合当下学科教学的现状,重点阐述和探讨新课程改革语境下高中地理学科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现路径。

1、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要立足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新课改基本理念,在此视域中深刻理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基本内涵、意义等命题,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嵌入到新课改整体体系中逐步落实。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即指学校学科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切实从实际生活中出发、最终回到实际生活中,强化学科知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在当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积极践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科教学的优化提升,同时也是学科教学践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客观需要,是有效破解当下学科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学科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此背景下系统梳理和认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基本内涵、教学要求及意义等核心命题,在学科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自觉贯彻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学科教师思想认识层面上的问题是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对于实际教学行为具有重要印象,因此这是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得到良好落实的基础。

2、高中地理学科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即有生活经验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做到学科教学从生活中来、最终为实际生活服务的目的。

以往较为传统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更加倾向于简单重复的学科知识讲解,最终的教学价值追求中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此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实际上也不利于学生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一定意义上学到了一整套无法切实落到实处的知识体系,对于其成长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也必将大打折扣。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就是通过强化学科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之间联系的方式让学生听的明白、听的清楚,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背景上理解和领会学科知识,如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学校在教学上应该体现出差异性来,最终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3、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运用要切实地落实到包括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以及课后作业、社会实践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众所周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在一定意义上尊重了学生即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当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改革过程中值得重点突破的基本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具体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是重要的过程。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上,学科教师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案例作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的要素,如在讲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天和夏天的白昼时间不一样等一系列情景化的问题;而在整体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设置具有生活化元素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畸形积极思考,最终较为理想地掌握学科知识点;甚至在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践行生活化教学策略,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好这一板块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查阅我国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同时思考实际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具体阐释;同时学科教师也可以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分组的形式大于特定的课题进行样本采集与分析以及经验交流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对于学科知识一定意义上也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学生个体的实践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锻炼。

参考资料:

1、刘桂香,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年19期。

2、熊小菊、廖春贵、胡宝清,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年04期。

3、郭忠权,浇生活之水,绽放地理之花——谈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5年36期。

4、纪娜娜,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以鲁教版地理教材为蓝本谈高中地理教学[J],《中国培训》,2015年08期。

5、杜宾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以鲁教版地理教材为蓝本谈高中地理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09期。

6、朱志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中学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6年。

7、唐洁,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以四川省新津中学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