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赵必乐

赵必乐(四川省阆中市中医院内科637400)

【中图分类号】R54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211-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率失常的临床特征,为提高其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合并心律失常87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2.08%。在cTnl、MMB及MYO方面比较,合并组与普通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与心律失常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加强心电图的监测,同时配合各项指标学监测,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及时诊断及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心肌严重缺血而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的综合征状,该病容易合并心律失常,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若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更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水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男76例,女30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7.3±4.1)岁。既往病史:高脂血史54例,高血压史28例,糖尿病史23例,抽烟史44例。

1.2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最新诊断标准[2],即(1)所有患者发病距入院时间均不超过12h;(2)所有患者胸前区出现明显疼痛(持续性时间超过30min),且含化硝酸甘油没有明显效果;(3)所有患者经心电图检查,II、III及aVF导联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胸前导联中ST段升高均超过0.1mV。

1.3病例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的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性障碍;(2)患者有肌炎等相关疾病或入院前有他汀类药物治疗史;(3)患者血钾含量超过5.0mmol/L,或收缩压小于90mmHg。

1.4方法:通过回顾性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分为合并组与普通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的变化,并对合并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与心律失常类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SPSS17.0数据处理,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方差来表示,组间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X2检验在P<0.05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7例,占82.08%,未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9例,占17.92%,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X2=87.2453,P<0.01)。

2.1心肌酶学指标比较

在血清CK、LDH、CK-MB、HBDH、AST方面比较,两组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cTnl、MMB及MYO方面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两组心肌酶学指标比较()

心肌酶学指标普通组合并组T值P值

CK(U/L)1486.7±153.61553.4±134.81.9054>0.05

LDH(U/L)1168.4±103.91103.2±98.62.5866>0.05

CK-MB(U/L)742.3±67.3729.4±73.10.7062>0.05

HBDH(U/L)825.2±62.7832.9±72.40.4293>0.05

AST(U/L)976.5±85.2966.7±82.30.4721>0.05

cTnl(ng/ml)14.6±7.423.5±7.84.5453<0.01

MMB(ng/ml)34.7±11.698.5±19.313.8416<0.01

MYO(ng/ml)319.4±97.5178.4±56.28.5338<0.01

2.2心肌梗死部位与心律失常类型的相关性

8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合并室性早搏41例,梗死部位为前壁23例,前侧壁6例,前间壁12例;合并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8例,梗死部位为前壁6例,下壁12例;合并重度窦性心动过速14例,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5例,下壁并右室9例;合并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梗死部位均发生于下壁;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4例,梗死部位为前臂3例,下壁1例;合并信访颤动2例,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1例,下壁1例。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监护质量的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而心律失常作为该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70%以上,是导致该类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组资料显示,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7例,发生率高达82.08%,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合并心律失常普遍存在,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监护,做好预防措施,发现异常时及时给予有效的对症治疗。同时比较心肌酶学指标发现,合并组与普通组在CK、LDH、CK-MB、HBDH、AST方面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但在在cTnl、MMB及MYO方面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这有助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早期诊断,为进一步的防治提供指导;此外,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与心律失常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表明对心肌梗死患者应加强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检测,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防范,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普遍存在,应结合各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对减少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杰,李佳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7):218.

[2]刘立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8):1277-1278.

[3]任民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预防[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