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刘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刘欣

刘欣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省内江市621000

【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选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57例,给予患者院前急救干预。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人体冠状动脉持续性缺氧导致的急性病症,可累及患者呼吸、心血管等重要系统,危及生命[1]。该病症的急救具有很大的时限性,患者需立即就医,得到治疗。本次研究给予部分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效果理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具有典型症状的有85例,不具有典型症状的有29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男患者33例,女患者24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7.3±4.2)岁;其中高血压病史患者21例,脑血管病史患者10例,糖尿病病史患者19例,无明显病史患者7例;发病到就诊时间7-35min,平均时间为(13.5±5.1)min。观察组57例,男患者28例,女患者2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9.7±4.5)岁;其中高血压病史患者25例,脑血管病史患者14例,糖尿病病史患者8例,无明显病史患者10例;发病到就诊时间10-30min,平均时间为(20.1±4.2)min。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身体状况、调查病史、发病时间等。观察组给予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吸氧护理。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利用面罩或鼻导管为患者输送氧气,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输氧量为5-6L/min,浓度为40%;对于病情较轻或好转患者,适当将输氧量调为3-4L/min。②用药护理。输氧后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首先给予患者抗心脏衰竭类、提高血管活性等药物。为缓解患者的疼痛,医护人员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适量的硝酸甘油等镇痛药物[2]。③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常伴有胸部剧烈疼痛,增加心脏负担。同时情绪波动较大,表现出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急救护理时沉着、干练,注意照顾患者的情绪,同时加以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强大的可信任感、安全感,有利于缓解患者情绪压力。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急救成功率、患者平均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利用满意度评估量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平均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由(±s)表示,采用t检验;急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由%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由(P<0.05)表示。

2结果

2.1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急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9%,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常由心绞痛加重引起,发病急骤,患者典型症状为心前区剧烈疼痛,还可能伴有出汗、心慌、濒死感等。少数患者不出现疼痛,可能立即休克或心力衰竭,极为严重;高龄患者还易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临床治疗的原则是及时挽救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并预防相关并发症。院前急救护理是从基础急救护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模式,其主要任务是分秒必争地抢救患者的生命,做到减轻患者痛楚、及时转运、降低伤残率等首要工作,具有灵活性、有序性、关键性[3]。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整个护理程序,针对不同的患者沉着进行抢救护理,保证急救工作高效到位。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中急救成功的患者人数较多,且预后情况比较理想。减少了急救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相关权威研究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缩减急救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安文峰.优质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4):170-171.

[2]东华.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6):167-169.

[3]潘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配合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6):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