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3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疗体会

阮秀春

阮秀春(祥云县人民医院云南祥云672100)

【中图分类号】R5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133-02

【摘要】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对我院儿科199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诊疗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误诊,14例入院3天确诊,误诊率达62.1%,误诊时间长达4-10天。其中11例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为川崎病,2例为颈部淋巴结炎,4例为支气管炎,3例转院后上级医院确诊。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表现不典型,临床缺乏特异性,故容易误诊。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疗体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以下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EBV)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单核样异性淋巴细胞等为期特征[1]。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所以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院儿科199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21例,女16例,年龄在1岁9月-9岁3月之间。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热型为不规则热,体温在37.1-40.5之间,部分患儿在体温上升过程中有寒战,无惊。体格检查中均有咽充血,扁桃体不同程度肿大,21例眼睑不同程度浮肿,11例见肿大扁桃体上有黄白色伪膜覆盖,4例咳嗽剧烈,3例见皮肤散在充血性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仅见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触痛,无波动感,肝脾轻度肿大8例。血常规检查34例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21例反复检查检测到异形淋巴细胞。胸片检查10例符合支气管炎、肺炎改变。血生化有36例不同程度心肌酶升高、20例转氨酶升高。

1.2诊断情况37例患儿入院3天确诊为传单14例,11例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支气管炎,3例川崎病,2例颈部淋巴结炎。3例住院4天高热不退家长要求转院治疗,到上级医院确诊后治愈。

1.3确诊经过本组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在住院过程中反复体格检查,多次复查血常规及异形淋巴细胞检测,严密观察体征改变及临床疗效,参照第7版《儿科学》及《实用儿科杂志》2007(22)[2],34例患儿在1周内均得到确诊。

2结果

34例在我院确诊的患儿均给予阿昔洛韦抗感染,有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尽量不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以防药物性皮疹与病毒疹混淆),同时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3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临床表现多样,体征不典型,尤其是小年龄婴幼儿患病时以不典型临床表现为主,给诊断带来困难,如果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及易造成漏诊和误诊[3].为减少临床误诊,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工作者,尤其儿科医师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仔细询问病史,详细多次体格检查,包括咽部、淋巴结、肝脾等,一旦临床凝似本病,应反复多次做相关检查,同时要求相关科室人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技术诊断水平。由于该病早期确诊困难,疗效不满意,所以入院后需与患儿家长做好医患沟通,告知该病的发展过程及预后,使其又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尽量降低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6.

[2]谢正德.儿童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J,.实用儿科杂志,2007,2(22):1759.何凡,谷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J.

[3]何凡,谷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40-41.